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探索

蒋晟苏曼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衡阳市421002

摘要:互联网+时代使得产教融合教学活动有了创新性发展,产教融合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成长需求。当前应当探讨互联网+环境下产教融合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策略,提高产教融合教学有效性。本文以铁道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探讨有效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从而全面提高产教融合教学活动的质量。

关键词:产教融合;互联网+;教学策略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产教融合概念是2011年教育部提出的旨在发展职业教育的依据,主要指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相互融合,强调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关联,注重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实现教学、生产的共同开展,力求构建统一整体,达到产业与教育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中进行深合作。互联网+时代的产教融合主要通过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产教融合模式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推动产教融合的模式创新,做到依靠数据信息精准分析职业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依托校企双向互动网络建设更好的打造产教融合平台。

1.基于互联网+产教融合特征

1.1低门槛

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活动强调为职业院校学生构建一个可以自主参与的实践学习平台,这一平台打破了对学生身份限制,学生在加入职业教育行列之初,就可以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参与到一定程度的产业实践活动当中。互联网+环境下的产教融合平台首先具有低资产的特征,仅通过小型产业实践,微型实践活动,就可以达到锻炼职业技能,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实现在生产要素基础上进行产教融合目标,低成本投入是互联网+环境下产教融合的重要特征。

1.2重融合

互联网+为职业院校学生跨界学习融合提供必要条件。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可以在掌握一门技术后就可以参与到自己的感兴趣的产业项目活动当中,产教融合更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注重以多种形式参与到企业生产研发活动当中。首先,院校与企业可以围绕着产业发展需要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具体可以运用项目合作、任务教学、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产教融合。其次,通过产教融合还可以共建创业服务团队,可以创新服务项目和载体,增强高职院校的市场服务意识,进一步的实现项目优化与指导目标。服务团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有效的产教融合方式,从而满足学生不同成长需要。第三,产教融合体现深层次的融合上,强调在线开辟终身教育平台,满足学生在慕课、微课和实践环境下的现实学习需求。

1.3开放式

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活动集聚了高职各类创新人才,它可以集合高职学生的集体智慧,以开放式的自组团体方式服务企业,也可以采取多种服务外包模式,或者以众包改进生产方式提高产教融合活动有效性。政策可以互联网+平台以有效的政策支持方式更好的鼓励高职学生创业,并且在互联网+环境下共建分享机制,从而快速实现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使高职教育更好的面向客户提供服务,真正促进教育的再升级。通过互联网+实现了高职院校教育的要素融合,进一步整合了校内外的创新创业资源,可以依托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而且可以联合企业组织开展各个层面和规模的创新创业活动大赛,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承担国家、省、市的各类科技园区的项目,在产教整合模式下开发高职院校自己的技术服务中心。

2.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的困境

2.1职业院校信息化水平低

互联网+形势下的开展产教融合洗突显出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的问题。当前我国各层级的职业技术院校普遍的重视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普遍的加大了计算机硬件的投入,例如,有些高职院校建立了远程互动课堂,建立了网络专业教育资源数据库,应了3D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但是我国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层次有较大差距,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互联网+产教融合相关信息资源平台的建设水平,不利于达到促进校企双方更好的沟通信息的目标,导致产教融合不均衡,产教融合的效率较低,没能达到全面有效进行产教融合开发目标。

2.2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足

互联网+背景下产教融合不仅要求改进传统的职业教学模式,还要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教师提高教学基本功,提高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化教学能力。首先,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还缺乏甄别互联网信息的能力,不少教师不能掌握处理和展示信息技术的能力,存在着虚拟技术应用不足,教学软件操控能力低的问题。其次,大数据时代教师不掌握数据分析和处理产教融合中各种问题能力,教师不能正确的选择产教融合的各种数据信息,没能在产教融合模式下解决校企合作中暴露的问题。没能促使产教融合高速发展。第三,当前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不足,教师缺乏主动提升信息化能力意识,学校还缺乏相关培训机制。

2.3企业推进产教融合动力不足

企业在互联网+环境下面临更为宽泛的人才选择空间,企业虽然日益重视在互联网+环境下寻找项目与挖掘人才,但是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日趋担心产教融合模式的成本与收益。一方面产教融合活动难以立竿见影,不少企业工作较为繁忙,尤其是涉及铁道通信工程的企业很难全力参与的产教融合活动当中。其次,不少企业在参与产教融合时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有效补贴,企业缺乏从事产教融合活动的积极性。第三,互联网+环境下产教融合的活动过程较为复杂,这其中还涉及到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问题,还需要对相关权利义务进行约定,这使得产教融合流于形式,产教融合缺乏长期的保障机制,产教融合实践未能有效在互联网+环境开展。由于产教融合在互联网+环境下呈现新形态,企业还未能有效适应新的合作形式,这使得产教融合在互联网+环境下存在着发展障碍,还需要提高企业的相关认知水平。

3.基于互联网+产教融合的原则

3.1提高产教融合监管力度

促进产教融合模式的广泛开展,不仅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框架,而且需要围绕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在高职院校内部配置模拟企业的教学环境,这不仅牵涉到高职办学方向,而且涉及到大量的教学资源投入。只有充分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对产教融合活动的全面监管,才能保证产教融合的有效开展。首先,注重创新互联网+环境下的产教融合机制,注重全面加强对互联网+平台数据信息的收集与研判,分析当前产教融合教学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促进产教融合在互联网辅助下广泛深入开展。其次,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与自主选择,围绕着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布置相关产业开展产教融合的实习活动,最大限度的保证产教融合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全面衡量产教融合对学生职业发展服务的有效性,从而更好的提高产教融合教学活动质量。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还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约束,保证学生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去,注重在规章制度下保护学生的利益,同时监督学生的企业实践行为。

3.2创新产教学融合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促进产教融合的快速发展,需要在找准高职院校办学

定位的基础上,明确产教融合的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产教融合教学规划与教学实施方案,从而加强对具体实践活动的指导。首先,注重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出发,通过产教结合模式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掌握专业技能,注重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与指导,采用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专门的导师制度,重点养成学生职业习惯与思考方式。第三,在产教融合的教学中贯彻未来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注重建设产产教融合的新型教学标准,融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特征,加强对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使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不断向前发展,更好的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4.互联网+时代产教融合策略

4.1树立用户思维策略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借助互联网+资源更好的推动产教融合活动的开展,需要更好的关注行业的人才需求,消除产教融合活动校热企冷的问题。首先,在大规模定制的理念下开展依托互联网+的产教融合活动。注重提高高职学生的产品研发与技术改进能力,例如着力培养维护操作、技术更新、风险预测兼备的人才,满足铁道通信工程硬件与软件建设的综合需求。其次,重点围绕着企业的人才需求开展产教融合活动,注重加强专业动态调整和课程的完善更新,引导学生树立到岗即用的理念,从而为企业输送大量合格人才,满足铁道通信工程发展的需求。例如,铁道通信工程企业主要需要的是保障通讯设备稳定运行的人才。因此高职在相关教学时应当围绕着信号工职业能力开发相关课程,建立校内模拟实习基地,从而达到的满足企业的信号工人才需求。

4.2形成跨界思维战略

提高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活动有效性,需要在互联网+技术的关照下打通校企融合之间中间地带,注重将学生、企业与学校融合起来。在挖掘各方优质资源的基础上,更好的建立校企同构的虚拟实训平台和职业体验平台。首先,在职业虚拟平台融入企业日常操作工程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促进学生模拟化的掌握与专业相关工种。其次,打破教学资源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实现铁道通信技术的共享,注重双方共享优势教育资源,着力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更新、教学活动更新,切实满足贴近实际的教学需求。第三,通过互联网+渠道建立学校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的机制,着力实现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对接,加强混合教学模式的建设工作,着力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输送,并且构建实景教学体系。例如,在高职铁道通信工程专业的信号传输、电子产品检测与维修、信号传输技能比武课程活动,设置初、中、高级实践操作平台,而且还要描述不同组别学生的专业练习实践的重点,在互联网+平台引导学生更主动的从事相关实践活动,并且达到对学生拓展训练的目标。

4.3重塑产教双方新型关系

提高产教融合活动有效性,需要借助社会化的工具,围绕着媒体网络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变革。首先,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当更好的满足企业升级发展的需要,形成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注重构建完善的利益共同体,解决产教融合复杂的问题。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多方参与机制,提高产教融合教学的主动性,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开展产教融合的活动。第三,建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提高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能够运用迭代思维,不断的在互联网+技术下实现扬长避断的战略升级,有效调整合作业务范围,明确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指向,高职教学要适应企业技术迭代的需要,更好的创新产教融合的活动方式。例如,在铁道通信工程人才培养中有关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具备继电路故障检测的基础能力,而且还要围绕着企业相关设备的已有程序,把企业生产中的典型问题融入到课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真实性,更好的培养符合企业当下需要的人才。

结论: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教学是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创新性的实践活动,模拟现实的职业化教学背景为依托,更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活动。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更灵活,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达到优化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君.“互联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职工企业实践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7):82-87.

[2]甘宜涛,雷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壁炉现象”[J].中国高教研究,2017(10):94-97.

[3]韩毅.现代职业教育“互联网+”平台发展新模式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32-3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