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179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护理体会

薛君

薛君(四川都江堰医疗中心内一科四川都江堰6118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动态血压的特点,并进行护理。方法对179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72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所有患者均进行冠脉造影,分析动态血压参数。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其24小时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小时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单纯高血压组,(t值分别为2.587、2.046、2.674、2.036、2.0602、1.994、p值分别是0.014、0.036、0.008、0.040、0.018、0.046)。结论与单纯性高血压相比,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血压更高,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应进行更好的血压控制,以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动态血压护理

高血压,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两大主要疾病,而高血压又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加速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其主要危害是通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损失心,脑,肾等靶细胞[1]。单纯性高血压其血压有一定的昼夜规律,有高峰低谷现象,而高血压合并心,脑,肾损害者,其血压的高峰低谷现象消失,无明显的昼夜规律性,本研究通过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动态血压的的情况,了解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血压变化的特点。并给以适当的护理,预防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我科住院老年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179例,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77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72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行动态血压监测和冠状动脉造影,两组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束支传导阻滞,糖尿病,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后等情况。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标准:正交投射体位造影发现左冠状动脉的左主干,前降支,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的主要4支动脉中有至少2支动脉狭窄≥50%。

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0≥90mmHg。

1.2方法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北京美高仪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于检查当日8-9点佩戴上动态血压监测仪,于第二天8-9点取下动态血压监测仪,白天时间设置为07-19点,监测时间设置为每20分钟一次,夜间设置为19-07点,监测时间设置为一小时监测一次。通过电脑回放数据,排除干扰和错误数据,有效数据保持在90%以上。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动态血压各参数值。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采用夜间血压下降率表示,即(日间平均值—夜间平均值)/日间平均值,以≤10%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晨峰是指早晨6-8h血压明显升高,继而血压明显回落,记录观察组24小时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小时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并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小时动态收缩压,日间动态收缩压,夜间动态收缩压,24小时动态脉压,日间动态脉压,夜间动态脉压都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0.05)。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

2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往往患病时间较长,疾病反复发作,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忧郁等负面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热情接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有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冠心病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饮食和药物治疗。对有的患者采用精神支持疗法,包括耐心倾听,解释,鼓励等,并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患者产生焦虑,忧郁的原因,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态度对待疾病。

2.2生活护理休息,为患者提供生活照顾,促进身心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尽量减少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护理人员的操作也应相应集中,动作轻巧,防止过多干扰病人,如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时,急性期前3天绝对卧床一周,避免搬动,协助患者翻身,洗漱,排便等第4天可进行关节主动运动,坐起洗漱,进餐,床上静坐,床边使用坐便器等,开始起坐时动作应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第二周可坐在椅子上进餐,洗漱,做深呼吸及伸屈曲双腿,或急性轻缓的四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第三周可在帮助下洗澡,上厕所,试着上下一层楼梯,并逐渐增加[2],适当的运动可降脂,降压,降体重,改善耐量,增加机体的氧摄入及组织对氧的利用能力。若患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应适当延长休息时间。要重视患者的主观感觉,认真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应立即卧床休息,如休息后症状不缓解或胸痛症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有时伴恶心,呕吐,含服硝酸甘油片后症状不缓解,应及时救治,防止意外发生。

2.3心电监护立即送入监护室,密切监护心率,脉搏,血压,呼吸5-7天,必要时进行血液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改变,控制心力衰竭,吸氧,心绞痛时给予氧气吸入2-4升每分钟,急性心肌梗塞时给予中等流量氧气持续吸入,改善心肌缺血,减轻疼痛,缩小坏死范围,增加心肌收缩力,使心输出量增加,防止心源性休克和心律失常。

2.4用药的护理心绞痛发生时,立即让患者安静坐下或半卧位休息,给予精神安慰,减轻恐惧,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使全身肌肉放松,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并观察用药效果,含化药物时应尽量保持口腔中的唾液,让药物完全溶解,必要急于咽下,急性心肌梗塞时,尽快解除疼痛,遵医治嘱给予哌替啶或吗啡肌注。如患者出现头晕、头痛、面红、心悸等症状,应立即让患者平卧休息,以防止低血压发生。静脉输液时应控制滴速和输入总量,滴速一般应控制在20滴每分,防止心脏负荷增加[3]。进行抗凝治疗时,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除需观察有无颅内,粘膜出血外,还应认真观察痰,呕吐物,大便等,必要时可行隐血试验。急性心肌梗塞后24小时内应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类药物,以免诱发室心心律失常。老年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往往因为记忆力减退和分辨能力较差,加之药物的种类及剂型较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往往对用药的依从性较低,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使患者能够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并严格指导病人按照药物的起效时间与血压的高峰低谷规律或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指导用药时间,让病人及其家属了解各种药物的名称,作用,用法,注意事项及其毒副作用,并学会处理出现度副作用时的应急处理办法。如:出现头晕、头痛、低血压症状时应卧床休息,服用哌唑嗪类药物,易出现首剂综合征,首次服用时应卧床休息2-3小时;体位改变时动作宜缓慢,以免造成体位性低血压;服用控释片和缓释片的外壳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在肠道内不易被吸收,有时会随大便排出,应向病人交代清楚,以免病人惑疑[4]。急性心肌梗塞发病6小时内常常需进行溶栓治疗,而溶栓治疗常用的药物是链激酶、尿激酶等,应用这类药物时要定是监测凝血酶源时间,同时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四肢皮下有无出血点等,如出血倾向明显,应立即报告医生,停止用药。

2.5饮食合理饮食护理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来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患者应进低脂,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的盐含量应少于5克,而很多患者都不能控制食物中的盐含量,不能保证低脂饮食,因此,家庭成员应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饮食计划,控制饮食中脂肪的摄入,限制食盐的用量,应选择一些脂肪和胆固醇含量较低,而维生素、食物纤维、有益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较多的并有降血脂,抗凝血作用的食物。并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适量的钙质,奶和奶制品是钙的主要来源,对肥胖者应限制食量,控制总热量。强调少食多餐,避免过饱,特别是晚餐过饱易致脑卒中。对有烟酒嗜好者应着重讲解烟酒的危害性,说明烟酒能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而对高血压患者,易诱发急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心肌梗塞等。

2.6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可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通过心肌对运动的适应性,使冠状动脉扩张,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心肌营养及氧的供应,促进新陈代谢,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胆固醇[3],同时,运动还可以加快脂肪的分解,减少脂肪的堆集积,增加心肺功能,减少心脏负担,提高病人的综合素质。护士应指导病人的运动应适量,要循序渐进,以病人不感到心累为度。

3体会

护理工作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加强对这类病人的身心护理,不仅可以左右治疗用药和治疗措施的效果,并且对病人的肌体康复和预后都有重大影响,只有通过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和健康指导,才能消除病人入院时恐惧,烦躁,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稳定情绪,减少疼痛的发作频率,自觉症状减轻,配合药物的治疗,稳定血压,心率恢复正常,从而降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动态血压能了解病人血压的高峰低谷时间,而夜间动脉pp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因素[5],且夜间脉压的预测价值更大,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减少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179例患者,经过我们的综合护理,患者均安全出院,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沈卫峰.冠心病诊治进展[M].人民军医出版社.

[2]尤黎明.内科护理学第三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

[3]关娟,杨玉芝.经绕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32例冠心病患者护理体会[J].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4]张雯.老年高血压用药依从性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

[5]陈惠君,李俊利,贾忠军,陈惠芸.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特点与卒中关系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