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心颗粒治疗心脏早搏66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稳心颗粒治疗心脏早搏66例临床分析

桑笑乐

桑笑乐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河南郑州450007)

【摘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脏早搏疗效。方法:选取66例心律失常心脏早搏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3例)与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和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脏早搏具有临床疗效好,心电图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脏早搏;动态心电图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049-02

心律失常是心脏异常电活动导致的疾病,是世界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心脏早搏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甚而猝死[1],是造成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高的原因之一[2]。心脏早搏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治疗时往往初治有效,长期治疗效果差,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较多,本文是结合中药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心脏早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

选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的心律失常心脏早搏病人中选择66例病人,1月来均未服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每例患者用药前常规做尿常规、肺功能、肾功能测定,每周做一次心电图。部分患者作心脏彩超检查以了解心功能指标。采用随机分组:①治疗组33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18~68岁,平均48.22岁。②对照组33例,其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20~69岁,平均49.11岁。两组年龄、性别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入选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稳心颗粒:每次1袋(9g)温水冲服,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片12.5mg~25.0mg,每日2次,据病情调整剂量;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各做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脏早搏变化,记录心悸、胸闷症状及不良反应。

1.3疗效评定标准

按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会议规定的《常见心律失常病因,严重程度及疗效参考标准》进行评定。

1.3.1临床症状改善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对致心律失常的诊断采用Morganyoth制定的标准判断[3]。

1.3.2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显效:早搏次数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早搏次数较原来减少50%以上;无效:早搏无变化或较前有增多者,未达到有效治疗水平[4]。

1.4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V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见表1)

表1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3不良反应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窦性心动过缓2例,?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3.讨论

心律失常属中医“惊悸”“怔忡”范畴,病位在心与心、脾、肾关系密切,其病因多由情志内伤,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嗜食肥甘,烟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或思虑过度损伤心、脾,气血生化之源不足,或年老肾精亏虚均致心失濡养而发为本病[4]。心脏早搏的药物治疗仍是目前临床上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临床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日益增多,多为化学药物,临床多选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它主要是阻滞动作电位O相的快钠通道,延长不应期对折返性心律失常及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有效,西药治疗应用初期能减少早搏的次数,但长期服用均有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且效果越来越差,易出现较多不良反应[5]。严重的尚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传导阻滞而致命。中医治疗上益气养阴,宁心复脉,定悸安神,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甘松、琥珀组成,具有益气养阴、补气健脾、宁心复脉、活血化瘀,定悸复脉安神之功效。稳心颗粒具有提高冠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输出量,活血化瘀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功能作用;稳心颗粒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疗效,能迅速缓解症状,尤其对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疗效更佳,稳心颗粒抗心律失常机制:具有抑制钠内流,并可能有增加钾外流作用;对乌头碱诱发的心律失常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延迟窦性心律的形成时间及持续时间。适应于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合并心律失常病人。

本研究表明,服用稳心颗粒的观察组症状及心电图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经随访,发现稳心颗粒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总有效率亦优于对照组。稳心颗粒具有作用持久、复发率低等特点,充分发挥了中药标本兼治的功效,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稳心颗粒副反应小,安全可靠,是值得推广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8.

[2]卢才义.临床心律失常学.北京: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01:36.

[3]MorganydthJ.Riskfactorforthedevelopmentofproarrgthmice-vents[J].AmJCardiol,1987,321:406-412.

[4]周玉萍.实用中西医结合心律失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68-278.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专题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2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