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 2

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章海慈吴丹欧阳庆胡瑛

湘潭市中心医院湖南湘潭410011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76例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1.05%,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可协同提高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常规护理

显微外科手术作为治疗小儿深部骨及肌腱组织外露的主要方法,临床疗效得到广泛认可[1]。对于小儿深部骨及肌腱组织外露的治疗,采取显微外科手术进行皮瓣修复,具有不可替代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小儿显微外科手术作为组织缺损修复的创新疗法,可减小对皮瓣供区创伤性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对皮瓣受区的治疗效果,符合美观要求。由于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修复治疗过程中,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具有多样化,需配合临床护理,协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76例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男患儿20例、女患儿18例;年龄范围3.5~11.8岁,平均年龄(8.2±1.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碾压伤10例;急诊至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时间为5~18d、平均时间为(8.7±1.2)d;观察组38例,男患儿21例、女患儿17例;年龄范围3.4~11.5岁,平均年龄(7.9±1.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7例、碾压伤11例;急诊至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时间为5~17d、平均时间为(8.2±1.1)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制定护理计划,包括常规检查、病情监测、术后对症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体位训练,对患儿进行体位训练,提高患儿对术后体位的适应度;在患儿治疗护理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进行双小腿强迫体位翻身训练,协助患儿保持舒适体位;皮肤准备,术前了解皮瓣供区皮肤的基本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瘢痕、破损、感染等情况,保证皮瓣供区皮肤的整洁,将采用血流仪检查患肢的供血情况,在证实不存在供血障碍的情况下,开展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1.2.2术中护理

心理护理,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等,了解患儿的心理需求,鼓励家属进行床旁陪护,旨在稳定患儿的情绪,积极疏导,以鼓励的形式,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并根据患儿对环境的适应情况,营造良好的手术环境,保持恰当的温度、湿度、光线等;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观察患儿机体的应激水平,根据患儿的表情、表皮颜色等,综合评价患者的手术适应情况。

1.2.3术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将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负压维持在-60~-20kPa,观察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在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负压封闭引流材料未能良好塌陷和贴附在创面,提示封闭效果不佳,需封闭漏口或重新覆盖贴膜;在住院期间,需固定引流管,防止张力过大而滑脱引流管;加强对皮瓣血运的观察,护理人员掌握观察皮瓣血运的技能,严格按照专科标准,从皮瓣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毛细血管分布情况,对皮瓣血运进行量化观察,在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及时上报给主治医师,并提出护理处理意见;疼痛护理,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协助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注重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减轻疼痛意识;必要时,采取镇痛药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调整镇痛药的类型、用药剂量、时间、给药途径等;功能锻炼,在患儿麻醉苏醒后,协助患者活动足趾、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根据患儿的功能锻炼程度,协助患者进行双大腿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并发症以血管危象、皮瓣感染坏死、创面塌陷、供区脂肪液化、股四头肌疲劳等为主[2]。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经T检验或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在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术期,对护理水平要求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作为影响疗效、预后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护理原则为促进皮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儿的治疗舒适度及改善预后。此外,冯本英[3]研究指出,小儿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小儿深部骨及肌腱组织外露,除采取专科护理外,应强调精神因素对疗效、预后的影响。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由本研究表1、表2可知,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成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小于对照组的21.05%;亦进一步证明围手术期护理可协同提高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在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术前的体位训练与皮肤准备均有利于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顺利开展。术中心理护理,可稳定患儿的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可协同降低患儿的心理应激水平;结合监测生命体征,可综合评价患儿的手术适应情况,为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而提供依据[4]。在术后护理中,着重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护理,可及时吸除创面渗出物,减少对创面的用药次数,有利于避免感染的发生,且旨在维持引流管通畅无阻,确保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加强对皮瓣血运的观察,准确评估皮瓣的血供情况,及时采取专科护理,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减少二期手术修整率。此外,疼痛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减小疼痛对患儿生理、心理的影响;结合功能锻炼,可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促进术后恢复[5]。

综上所述,围手术期护理可协同提高小儿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孙媛.小儿显微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2(6):66-67,68.

[2]江珉,陈雪松.28例腓动脉主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区创面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51-852.

[3]冯本英,胡稷杰.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穿支皮瓣移植治疗足踝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J].广东医学,2013,34(17):2750-2752.

[4]韩艳军,佘军,张晓霞等.显微外科皮瓣移植围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3):453-454.

[5]陈淑琴,王颖,李栩等.28例行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患儿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1):973-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