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和谐历史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8
/ 2

以生为本构建和谐历史课堂

赵青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四中学26655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司马迁也说过:“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所以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孜孜不倦夜以继日探究的课题。从教多年来,我认为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快乐学习,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协调发展的素养养成,才可真正打造高效和谐的课堂。

一、密切师生关系,共建和谐课堂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1.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师生之间的道德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础。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夸美纽斯主张在“和蔼可亲和愉快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因此,充满师爱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同时,师爱是“泛爱”,而不是“偏爱”,无论学生的成绩优劣、素质的高低、家境的贫富,还是性别上的差异,教师都要坚持公平公正,一视同仁,不可偏颇;师爱又是“严爱”,而不是“溺爱”,教师的爱应“严慈相济”,这才是“严师出高徒”的真谛。

2.师生之间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过去的相当一部分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提出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有自我观念,有自己的要求、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而且要敢于大胆的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

二、调和学生关系,发展和谐课堂

国外有学者说:“中国的留学生人人都是一颗闪亮的零件,组装起来却是一台废旧的机器”。这与过去课堂教学忽视培养交流、合作能力有关。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合作,这就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合作。首先要让学生有合作的意识。教师应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之间情谊得以进一步融洽,并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为课堂学习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合作讲求方法和效率。教师应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合作达到预想中的效果,真正促进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要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性。尤其是学习上,能力就是有高低之分,学习就是有快慢之别,不能因为这些高低差别而让学生之间存在不平等,甚至是歧视。教师课堂可组织各种活动,如合作讨论问题、合作表演节目、合作探究实验等,这些活动既有动脑又有动手能力,让学生间通过交流与合作,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和谐”,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合作的成效,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能力、互相促进成长。

三、指导合作探究,完善和谐课堂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课堂已不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要做到以上这些,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识到,教师要将以前教师要讲解的内容转化成阶梯式的问题,让问题带领学生参与课堂,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或者通过同学帮助就能学会的教师不必参与。讨论合作后还有不会的问题,则教师要提供材料引导他们结合材料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组织语言表达观点。不完整的知识点、不准确的表达,教师给予订正和补充,然后结合小组的表现要求其他小组做出评价。既肯定做得好的地方,又指出不足并给出具体的改正措施。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或为发言者或为评判者,知识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均可达到强化。

比如对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一课的学习,基础知识如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等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均可以自学,自学后加强记忆,教师可设置几道题目进行检测巩固。课前布置预习问题“给辛亥革命下一个定义”,则需要学生课下到网络查询后进行必要删减,力求精炼准确表达。后到课堂上要小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删减,最后形成小组的统一答案。之后在班级交流、小组间互相取长补短,最后给出“完美”答案。在研究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时,教师传授史论结合法,观点要有理有据。既可认为成功,又可认为失败,也可认为既有成功又有失败,言之成理则可。因为答案的多样性必然会导致辩论的出现。所谓理不辨不明,只有质疑后的统一才可得出最正确的认知。最后学生自然会运用一分为二的历史唯物观点进行综合归纳,自然就可得到较客观的历史观点而不需教师费力讲解。这样还可培养学生合作、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关注思想教育,优化和谐课堂

平时的课堂教学关注较多的是知识方面,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显得略有欠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对学生的品德教育。首先,教师要营造轻松整洁的育人环境。好的自然环境、语言环境等会给人以美感,它不仅使学生心情愉悦,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的举止与良好的习惯。其次,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通过建立和谐课堂,课堂气氛变活了,师生思维活跃,交流互动多了,师生情感也越来越融洽和谐。学生学习感到有趣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学会合作学习,自我见解也越来越多了,共性和个性也得到协同发展了。总之,新形势下的课堂教学过程要转变观念、精心设计,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才可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