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数学实践培养思维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注重数学实践培养思维能力

杨明媚

苏州市金阊区实验小学杨明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的自由天地,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方式,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让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提高。

一、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1.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思维的综合性

数学实践活动可以看成大课堂的学习,从教学的题材来说,它不仅可以来自课本,也可以来自现实生活。正因为其呈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操作、分析、讨论、交流、猜测、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选取有着广阔的空间,它可以是书本知识的适当延伸、拓展,也可以是课本以外的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渗透。这种灵活多样的选材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多方面分析,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数学实践活动立足于面向全体和全面发展上,在导与学的活动中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机会,这种参与具有极大的自主性。活动中的许多开放问题和条件、答案的不唯一性,给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鼓励打破常规、另辟蹊径。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1.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强调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方法又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反复练习,学生的探索能力自然难以得到发展。而开展实践活动教育则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学习的单一化倾向,变“模仿——重复”为“探索——发现”。例如,表内乘法口诀复习课的教法通常是背诵和计算,但我们也可以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独立填完一张乘法表,然后分组讨论,寻找其中数字排列的“秘密”,并记录下来以便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从中发现了丰富的数学内容: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被2、3、5、9整除的数的特征(虽然只是特例)等。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其原因就是教师突破了传统教法,通过深入挖掘,为学生设计了探索性很强、有足够难度的学习材料。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当今的时代是充满了竞争和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就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要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充分交往,相互合作。而实践活动教育恰恰是以小组合作活动为基本组织形式的,让学生人人参与、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充分发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在教学1升与1000毫升之间的关系时,可安排实践活动:将100毫升的水倒进1升的量筒里,看可以倒几次?由于操作的难度加大了,若由学生个人来完成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操作。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员们有的倒水,有的看刻度,有的做记录,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自己提出解决方案。而教师则由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引导和帮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的社会正向着信息化社会过渡,人们需要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并将获得的数据、信息转化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这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实践需要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应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要设计一些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信息,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和统计初步知识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这些数据和信息,用以解决身边的实践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由此看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获得丰富的感知材料,强化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