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徐继峰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哈尔滨150431

摘要:本研究根据中高职贯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特点,面对当前本专业学生毕业不能适应工程实践的现状,对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探索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水利水电工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加强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操作能力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及具备本行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而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中高职衔接贯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

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改变中高职学制的“3+3”为“2+3”,课程设置以初中毕业生为培养对象,实现中等职业毕业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在职业教育课程方面和学历方面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最核心部分,随着我国生产单位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职毕业生实践技能要求的变化,以往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相对地讲,教育教学改革之前,重视理论教学,而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偏少、参加生产实践的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同时现在中高职贯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采用的课程体系是在本科教育培养系列的基础上进行删减而成的,有的专业课教材是将本科教材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成的,本科教育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逻辑思维能力,而中高职贯通教育的重点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采用本科教育模式对中高职贯通学生进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了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成为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型人才及具备本行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及创业能力,进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二、研究的方法

1、重塑教学内容

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最重要环节,就是在坚持教材理论体系、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的前提下,重新梳理、整合教学内容。涉及三个层面的问题:

一是确定教学重点;二是把准确握课程教学的落脚点;三是丰富和优化讲课素材。

2、编写融入企业标准和工程实践的教材

根据本专业的社会调研,重新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大胆改革,根据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本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课程改进意见,对《水利工程制图》、《水利工程测量》、《水工建筑物》、《农田水利学》和《水利工程施工》等教材进行重新编写,吸收具体的工程案例和企业标准,让教材更贴近实际工程。

3、精选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阐述理论时的有力佐证。运用得好就会锦上添花。一定要事先精选那些有典型性、真实性、生动性的案例。最好是选择在典型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案例等。应当防止教学案例使用过于随意,或者与教学内容相关度不高。

4、增加水利水电工程实践教学

中高职贯通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材的编写有其特定的要求和考虑,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它对话语系统的选择,要较多地运用水利水电工程学术语言,书面语言。课堂教学直接面对青年学生,可以而且也应该运用更多样、新颖、生活化的语言表达形式,以贴近丰富多彩的工程实践,贴近青年学生的思维和接受方式,这就是表达方式的转换问题。

首先要善于吸纳新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新技术。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会不断产生一些新的理论术语,用以概括不断涌现的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和新设备。

其次,对水利水电工程典型的工程进行模拟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做到实际工程案例教学。

三、研究的实施过程

1、重新构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标准

根据水利水电行业对职业岗位群的要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较强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从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

2、确立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主要就业单位:各县市水务局、水利设计院、水利监理公司、水利工程检测单位等部门。

主要就业部门:规划部门、设计部门、水利勘测部门、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质检部门。

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水利工程施工、水利工程测量、水利工程内业资料、质量检测、水利工程概预算等。

四、创新点及突破点

1、主要特色和亮点

特色:实施“三阶段渐进交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素质教育、知识传授(4个学期)→技能训练、岗前培训(1个学期)→顶岗实训(1个学期)一条龙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保证学生在校学习与社会就业之间零距离,顶岗即上岗,上岗即就业。完善教学质量保证措施,建立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情况,教学计划实行动态调整。

(1)校企深度融合,“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

(2)“教-学-做无缝结合”校企联训特色教学

(3)融入行业标准培养落地生根型人才

亮点:水利施工企业参与,全方位深度融合,共同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内容建设,实现学生管理和实习与就业的无缝搭接。建立校企合作,开发融入水利行业标准的校企合作开发特色教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

2、课程建设思路

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结合生产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3、建设原则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始终是专业建设的主线;

(2)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前提;

(3)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的关键;

(4)建好实训基地建设是提升专业建设水平的基础;

(5)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进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五、成果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1、教学内容面向施工企业

真正实现将工厂搬入课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课堂即为工厂,课堂管理变成工厂管理,使学生写工厂零对接。

2、设计教案。

教案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转化的关键环节。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形式要求老师不能按照以前的才的思路和方法设计教学,要根据教师的学科特长和理论基础,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案设计要关注结构设计和讲课艺术设计等。在结构设计中,要设计好的开场白、有意识地安排讲课高潮、构思精彩的结尾语。在讲课艺术中,语言的驾驭、情感的表露、体态的表达、资料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需要在教案中精心设计安排的。

3、以工程实践教学为手段,改变学生学习方法

以往都是课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被动的学习和接受,通过此次课题的研究将水利水电专业学生学习纳入项目管理基础上,将实践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然后规划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并最后实施。

参考文献:

[1]黄冰.高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14(43)

[2]张守平.基于工程能力培养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1)

项目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JC121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