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骨科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邓路仙

邓路仙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民医院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外伤病人进行分组,观察组50人,对照组50人。对观察组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对照组则不进行此项工作。对观察组随时记录、分析其发生的心理反应,并做好工作调整。结果:观察组中有48人情绪稳定,只有2例存在情绪激动的现象,心理护理效率为96%;对照组有20例情绪正常,30例尚存在情绪激动的现象,心理恢复效率为40%。讨论:许多骨科外伤病人都因为突如其来的伤害,在生理、心理上产生了剧痛,给自己的顺利恢复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但是经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工作的实施,医护人员通过适时调整病人的情绪,会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性格变得开朗,进而提高病人对手术的依从性。

【关键词】骨科外伤病人心理护理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5-0222-01

本文着重对我科进行收治的100例骨科外伤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观察,用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对比,反映究竟采用哪些护理办法才能获得最佳护理效果,争取给病人一个更加美好的身体、心理环境的塑造做好准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4月到2013年11月收治的100例骨科外伤病人(年龄在21—50岁不等)进行分组:观察组50人,年龄21岁—30岁的有12人,31岁—40岁的有24人,41岁—50岁的有14人;对照组50人,年龄21岁—30岁的有18人,31岁—40岁的有19人,41岁—50岁的有13人。对两组病人进行工作安排,并及时记录治疗信息。

1.2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的开展,绝大部分病人是由于意外事故发生的骨外伤,骨折等痛苦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了害怕、惶恐、急躁、担心等激动情绪,护理人员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疏导、及时了解其病情,及时进行心理、情绪的控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缓解病人的不安情绪。对照组的50名病人则不做任何护理工作。通过对手术效果、心理情绪的调整效果的对比,观察两组病人的心理状况。并做好记录,对心理护理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要有所关注,尤其是对观察组的病人来说,更要进行灵活有效的心理控制工作的实施,给他们带来最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提升病人的恢复效率。

2结果

观察组中有48人情绪稳定,只有2例存在情绪激动的现象,心理护理效率为96%;对照组有20例情绪正常,30例尚存在情绪激动的现象,心理恢复效率为40%。观察组病人比对照组病人在情绪恢复上有明显的效果。

从护理效果上看,心理恢复的快慢、好坏与年龄没有多大关系,而与护理人员实施的心理护理方法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按照更加有效的护理手段,对每个患者都进行灵活的护理工作,可以帮助他们快速走出心理困境,并与骨科手术治疗开展配合好,这样既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健康,又能使他们保持情绪稳定,不出现精神失常的现象。

3讨论

3.1临床护理工作

发生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的原因是病人长期卧病在床,就十分容易出现因为病人紧张、焦虑、悲观等情绪造成的主观疼痛感,加上长期疼痛的煎熬,病人对疼痛的认识会放大。在护理时,护理员工立足于每位病患的身心需求,依照其身心变化特征找到护理的突破口。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十分主动积极的与病人多沟通,让病人参与到病情的治疗和研讨中来,将科学的治疗意识灌输给病人,鼓励病人积极的面对骨科慢性疼痛的问题。同时配合医院相关的环境,制定科学的诊治方法,消除病人的紧张和焦虑,帮助病人一起战胜疾病。

3.2心理沟通护理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骨科慢性疼痛性疾病病人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要帮助病人树立正确的认识,其中对疼痛以及病痛产生的原因等等都进行正确的引导。可对长期病患通过举办讲座、收看节目等新型途径和手段,引领病患重塑克服病魔的信心,使之更主动乐于配合治疗。同时要考虑到病人长期卧床,在人际沟通中会有障碍,还要加强病人对社会的重新认识,鼓励病人家属积极的参与到治疗的过程中,为病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认知。

3.3针对性进行疼痛教育

(1)关于疾病的认知:针对疾病最重要的是要杜绝长期治疗会发生病变的可能性,这也是从根本上为病人树立信心的关键步骤。(2)关于疼痛的认知: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让患者清楚的知道相关病痛产生的原因以及最终的治疗方案,这样病人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3)对病人开展心理层面的支持:使病患对自身的病症有一个全方位认识,并培养和塑造尽早康复的信心。

3.4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

骨科外伤患者在医院中往往由于心理原因而出现入睡困难的现象,导致其神经衰弱,再加上病人身体的疼痛感,致使其更难休息好,所以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给病人塑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改善他们的精神状态;与病人交往过程中,多与其进行心灵、精神层面的交流,理解他们的心情与行为,努力安抚他们失常的情绪;如果要进行手术,必须先要告知病人麻醉手术的实际影响,进而保证他们能够全面配合手术工作的进行;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态度应该是和蔼可亲的,不要用过激的语言刺激病人,更不能用轻视、蔑视的态度对待他们,否则将会给他们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对病情的恶劣发展带来“可乘之机”;护理人员在进行平时的护理工作时应该是熟练的,不应该轻视这项工作,重视每个病人的健康恢复的权利,进而和他们一起进步;认真倾听病人的心声,适时开导他们,让他们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健康恢复之中;给病人家属讲明护理工作的细节与其重要性,避免其干扰护理工作的开展;还可应用控制技术放松、深呼吸、咳嗽、练习,能有效地对抗焦虑;示范法,即患者通过学习手术效果患者是如何克服术前恐惧,取得最好的手术效果的事例来战胜术前焦虑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丽敏,于红英,钭晓帆.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59例颈部血肿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33期

[2]周艳,洪正霞,肖丽.选择性椎体次全切除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03期

[3]谢弘.意外伤病人的心理危机与护理干预[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5期

[4]刘玲.颈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9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