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临床意义

滕利华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南辰溪41950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同期选自在我院体检健康者124例,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并与观察组124例患者不同时间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变化情况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在两组血液标本对比分析中,观察组患者的肌红蛋白平均水平167.96±46.63(ng/ml),肌钙蛋白平均水平1.59±0.87(ng/ml),对照组肌红蛋白平均水平50.18±19.69(ng/ml),肌钙蛋白平均水平0.08±0.01(ng/ml)。观察组患者肌红蛋白与肌钙蛋白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接受治疗后64h下降至正常的水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水平,能够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病情况,使患者尽早接受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红蛋白;肌钙蛋白

心肌梗死对人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威胁,更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重大疾病之一,发病期间会出现心肌缺血,甚至坏死的临床病症发生,对患者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并具有死亡率高、预后差等临床特点,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重视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1]。当然,早期治疗与早期诊断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临床医学检验技术飞速发展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验指标也逐渐清晰,患者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等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确诊检验指标,以下将对其展开详细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区间36~69岁,患者平均年龄(48.6±3.4)岁。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健康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性69例,女性55例,年龄区间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52±4.6)岁[2]。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平均年龄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h、4h、8h、16h、32h、48h、64h不同时间段于患者的前臂静脉采集血液标本2~3ml,要求对照组健康人员清晨空腹于前臂静脉采集血液标本2~3ml[3]。将两组血样标本置于离心管中37℃水温保存30min之后,利用分离仪器,将血样标本离心13~15min,将血清分离出来,再对两组血样标本中的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含量进行对比研究。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近些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逐渐增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直接作用在患者心脏部位,很容易使患者发生冠状动脉血流急剧减少,甚至中断的现象,造成患者心肌缺氧、缺血,并容易造成患者心肌坏死[4]。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重视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治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诊断方法主要有心电图、心肌血清酶谱等方式,其中心电图具有快速、直观、无创等优点,但在临床上却存在灵敏度偏低的缺陷;而心肌血清酶谱具有窗口期短的优势,但由于所需要的检测时间偏长,很容易耽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因此,临床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必须寻找更为直接、准确、快速的诊断方法,才能尽快确诊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以及基本病情的发展情况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率[5]。

血清肌红蛋白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中所含有的亚铁血红素主要存在横纹肌中,而横纹肌作为骨骼肌、心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组织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正常情况下,人体心肌肌红蛋白分子量比较小,而在心肌受损的情况下,肌红蛋白分子将会在短时间内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出来,并扩散到血液中,致使肌红蛋白含量急剧上升,因此,通过检测患者的肌红蛋白含量,则能确定患者是否患有急性心肌梗死。另外,肌钙蛋白也是当前心肌损伤的重要检测物质之一,同样被广泛分布到骨骼肌、心肌中,主要包括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C等。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心肌肌钙蛋白具有优越的心肌特异性,一旦心肌梗死疾病发病,心肌肌钙蛋白将会在发病后4~6小时进入到患者的血液中,并在血液中的含量会出现积累的现象。也就是说,通过对患者血液的肌红蛋白以及肌钙蛋白等两种指标的检测,可以充分诊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更有利于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从而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治疗有效率。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心脏部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而且,由于以往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诊断的周期过长、灵敏度低等缺点,使得临床上很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经本文临床研究,主要以肌红蛋白、心肌肌钙蛋白两种元素作为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指标,具有敏感性高、检测时间短等优势,更有利于对患者采取针对性治疗,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苗翠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与肌钙蛋白I和肌红蛋白含量监测的临床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2015(12)

[2]何华,林鹏,方先松,陈晓红.肌红蛋白、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02)

[3]邱锡荣,郝会青,彭冬迪.血浆D-二聚体、血清肌红蛋白及超敏肌钙蛋白T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04)

[4]陈玲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红蛋白肌钙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2012(09)

[5]杨长顺,周秀萍,石书凡,周细国,潘高球.心肌肌钙蛋白Ⅰ和肌红蛋白定量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07)

[6]李淑敏.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