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左峰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左峰瑞

左峰瑞

左峰瑞

济南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目前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各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实践中海绵城市的先进理念被逐步落实到市政道路设计之中,在建设生态城市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海绵城市与道路系统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分析海绵城市中道路设计的要点内容,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重点

所谓海绵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将“建筑、绿化、道路、公园”等公共设施完善后,运用新型的排水系统,采用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净水、蓄水、渗水”等工作有效完成,从而发挥像海绵一般的吸水效果,同时对水资源实行治理[1]。为了保证生态系统与城市的稳定,需要做好水资源的重复使用与再生等工作。

1海绵城市与城市道路系统

1.1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时代的城市雨洪治理理念,它代表城市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依据海绵城市的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应采取低影响的建设理念,通过采取低影响的开发建设措施,从而使城市应对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如此可谓一举两得,不但能使城市面貌得到改善,又能保护城市环境,最重要的是可以很好地控制雨、洪水。

1.2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它的构成状况比较复杂,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城市道路横断面,它的作用在于能够改善城市面貌,使人们在外出时更加便捷。

(2)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现如今不断提升,私家车因此在使用量上逐渐增多,停车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故而渐渐成为城市道路建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广场,它的作用在于为城市人民提供室外的休闲娱乐场地。

2海绵城市的道路设计结构

2.1建立并落实低影响雨水开发体系

鉴于现阶段的城市,大多数在规划建设时都直接采用海绵体系去实行建设,因此在建设时,只需对一些特殊结构进行构造与利用,就能够使雨水渗透与积蓄等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把这样的一个过程看做可循环利用的过程,它所发挥的优势不仅能够促使水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又在一定程度上尽量的去防止对水资源产生严重的浪费。另外在开展分析雨水的径流总量与径流峰值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它实行有效的调节,同时能够良好地治理一些受到污染的地区。

2.2不断地完善与优化管渠排水系统

由于管渠排水系统在具体运用阶段中要有效与低影响雨水开发建设系统相结合。如此不但能够促使二者共同对雨水进行“处理、收集、利用”,而且还能合理地管理和利用雨水资源。除此之外,要根据实际状况来建立雨水排放体系,超标径流雨水排放体系建立的主要功能是可以将自然雨水很好地收集起来,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调蓄城市各地区的水流。它所发挥的优势能够在一些特别状况下及时做好排水处理,并且将水资源的整体运用率也得以提高。以上所述的三个系统在实际具体的运用中互相协作,不仅能够有效收集与管理雨水,而且能够使雨水的整体运用率提高,从而尽量避免对雨水严重浪费现象[2]。

3海绵城市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点分析

3.1城市道路建设总体规划

为了保证城市道路体现出系统化特质,同时为了使海绵城市的理念能够加入进城市道路建设中,就需要根据实际状况来制定与落实总体规划策略,城市道路在发展建设之前,在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的同时还要遵守生态环境的根本环保理念。在保留一些最初道路排水系统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避免一些自然因素对其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此助于不断优化与完善道路布局的建设路线,并且还能从根本上科学地运用与规划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形式。

3.2城市路面设计

在规划设计与实际建设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时,大部分情况下都会直接将车行道在很小的程度上实行倾料,倾料度会尽力控制在2%以内,如此做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让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利的流入进排水口内[3]。为了使路面积水能够进行顺利排放得到有效保障,在设计与建设绿化带的时候,要尽力去对比分析车行道设计的绿化带与建设路面的差异性,路面的坡度可以令路面积水自然地流入到低路面中。另外在进行设置排水管时,最好将排水管设置在绿化带的下面,这样一来绿化带所需的水源供给就会自雨水中直接获取。此种状态下,土壤本身的水分若能够达到所需的标准与要求之后,便会将多余的径流雨水通过排水管直接向外进行排放。

3.3城市道路结构层次设计

(1)由于降雨会致使全部雨水都积累在道路表面,如此可以使雨水通过路面相互之间的空隙而渐渐被渗入到路面以下,这样可以有效地排放与处理路面所累积的雨水。

(2)积水如果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那么就会出现这些积水逐渐渗入到道路自身的基础层内,对于这一现象的解决措施,在道路两旁设置排水管道,但排水管道要符合实际情况的要求,如此一来便可使全部累积的雨水有效地向外排放。另外,路面所积雨水会直接渗入进道路路基,从而进行向外排放。但这两种排水方式都没有实现对路面的渗透影响与作用。在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的阶段中,明确规定了这一方面内容,就是要求道路基层的土壤渗透系数不可以低于7×10-5cm/s,由于城市道路的车流量与道路的负载都比较高,考虑到车辆的行驶安全问题,因此要想形成一个对积水有效的渗透保护是有一定难度的,通常在进行设计人行道时,传统的设计人行道方式是直接采用预制混凝土,但是在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去建设与落实的时候,一定要采用一些新型的材料,并且材料的透水性能强,这种材料自身的透水性与透气性都比较好,不仅能够控制城市地表热量的散发,而且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也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要求所有建设的道路渗水系数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全部要控制在1.0×103mm/s以内,同时要使地下水表面层与透水层相互之间保持1m以上的距离控制。

4结束语

综合上述,在建设城市道路系统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加入其中,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使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并且这一措施不但使雨水排放量增加,提高了其道路的透水功能,还使雨水的再利用与储存功能得到提高,从而尽最大的可能去减少洪涝与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城市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季罡.浅谈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体现[J].江西建材,2019(03):13-15.

[2]李伟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导下的市政道路施工浅析[J].居舍,2019(09):38-39.

[3]王聪,刘相岚.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应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04):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