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屈伸在藏族舞蹈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析屈伸在藏族舞蹈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段易彤

聊城大学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屈伸做了详细的研究和了解,分析了屈伸所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增加了对藏族舞蹈艺术文化的了解。在藏族舞蹈中,很多舞蹈基础动律都是以“屈伸”为核心,它主要表现了艺术的力量和悠久的文化内涵,以其独特的表演方式和特有的动作特征闻名于世界。不同民族的膝部屈伸的重力特点、节奏、屈伸方式等各不相同,正是这些膝部屈伸动律的差异,形成了以膝部屈伸为基础的、特有的民族风格与特征。不可否认,屈伸动作为藏族舞蹈增添了许多韵味和美感,是藏族舞蹈中一道绚丽的风景,是藏族舞蹈不可或缺的精华。根据藏族独特的艺术文化,提出的观点是:舞蹈艺术起源于日常生活,是与生活环境与习惯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要从大自然和日常的生活中发现舞蹈的魅力。

关键词:屈伸动律;藏族舞蹈;重要作用

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膝盖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更为重要的是膝盖的屈伸需要很好的控制力,就算在同一民族当中,也要具备各民族之间不同的舞蹈风格特征及动作技巧特点。在藏族舞蹈中,正常的站姿都会对膝盖的要求很细致。而不同地域的舞蹈又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有着跨区域不同的艺术韵味,虽然不同民族之间都有着不一样的民族艺术文化,但是这种不一样的文化特点其中又蕴含着一些相同的部分,都有着最基本的特征。在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中,屈伸就是整个藏族舞蹈的核心动律,可以说,是屈伸使得藏族舞蹈更有灵动性,是整个藏族舞蹈艺术文化的核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藏族民族民间舞的“根”。

一、概述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在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中,提起藏族舞蹈,首先想到的是弯腰,松垮,含胸,垂手等常见动作,其次,上身的动作像狮子一样,腰部的动作特别妖娆、柔软,四肢的关节特别的灵活,脚上的活动要尤为松弛,全身都呈现特别放松的状态,在表演的时候表情要稍带傲慢,舞蹈时的动作要特别优雅缓慢,男士要特别的英姿飒爽,雄伟豪壮,这些都是藏族舞蹈的特点。尤其是他们的民族民间舞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主要是在屈伸这一基本动律中表现出来。从历史珍贵的古诗籍和歌谣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藏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早已有了统一的认识,并且有着深入的研究,也对藏族人民的地理生活环境和艺术风格特征做了细致的了解,把藏族舞蹈的风格特征归纳于藏族人民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因素相结合之中,才将这种独特的风格特点表现的那么形象。古人能把这种特点表现的那么生动,充分证明了当时的舞蹈艺术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显而易见,在古代时候,藏族人民就对这种舞蹈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扬光大,并将这种风格特征传承至今,为人们所喜爱。自古以来屈伸动作就是藏族舞蹈的核心动作,久而久之,藏族人民潜移默化的将膝盖认为是身体中最灵活的部位,所以在舞蹈的时候,膝部的屈伸动作在于其他舞蹈的风格上显得别具一格,更具有特色。不论舞蹈节奏如何的跌宕起伏、变化莫测,还是动作如何的多样不一,屈伸动作都应该做到柔韧有余,更加形象的突出其独特的风格。灵活的屈伸的动作就能使藏族舞蹈充分展现其魅力,从而使舞蹈更具有灵动性。

二、藏族屈伸动律的形成

(一)地理因素藏族民族民间舞蹈来源于生活,这种特色舞蹈的形成与当地的地理因素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藏族舞蹈是藏族舞蹈艺术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地域辽阔,生活环境的影响,藏族人民大多数居住在高原,地势较为险要。因此,藏族人民出行时自然少不了要爬山,地势非常险峻,山路非常艰险,所以,在行走的过程中,会因地势的影响,膝盖会在无形中处于弯曲状态,长时期的上山下山的行走过程会使藏族人民的膝盖越发灵活发达。同样由于山路崎岖,地势严峻,当藏族人民沿着山路行走时,步伐的快慢交替也使膝盖有了更好的柔韧性,长期以往,这个过程就会让膝盖的控制力变得越来越强大。比如:在险峻的山崖上,藏族人民在行走时,为了控制自己的重心,膝盖自然而然的会向上抬起,上身必须向前微微前俯身。下行时,也是为了保持好自己的重心,上身必须向后微微倾倒,膝盖微弯,此时,应该脚尖先着地,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持身体的平衡,而膝关节应该保持更好的控制力和柔韧性。藏族人民行走的速度都是由膝盖的屈和伸来控制的,久而久之,膝关节在藏族人民生活的特殊地理因素的环境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藏族舞蹈文化特征。也正是因为这种环境的特殊影响才能让更多的人看到藏族舞蹈文化的魅力。

(二)人文因素藏族服饰民族韵味独特,色彩多样化,主要来源于他们有着悠久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由于藏族的气候昼夜温差较大,从而使藏族人民拥有一种很特殊的服饰,他们大多数人穿着宽大厚重的长袍,腰间缠着腰带,长筒靴子,一般高至膝盖,厚厚的衣服和沉沉的装饰使他们看起来很臃肿,所以,厚衣服和重饰品使他们在站立时的压力会非常大。所以他们会在身体上做一些细微的调整,让上身微微前倾,使头饰搭在后背上,来分担头饰给人带来的拉力,使他们减轻重力,而服饰的重量和腰部装饰的重量都会由胯部来支撑,这些压力是非常大的,所以,当他们行进时,所有的重力都会集中的压在双腿上,双腿支撑不住就会呈现膝盖半弯曲状态,长期下去,就会使膝盖长时间处于蜷缩状态,习惯性的形成了控制力较强的屈伸动律。因此,在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中,藏族人民的膝盖受长期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的呈现半弯曲状态,甚至有些人已经改不过来这种习惯,甚至在站立的情况下也呈现半弯曲状态。这就使膝盖弯曲这一动作逐渐升华成一种独特的舞蹈动作。因此,屈伸是在藏族人民服装的特色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

藏族舞蹈艺术来源于日常生活,与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有着藏族民族独特的艺术特征,显而易见,在藏族民族民间舞蹈中,膝关节始终贯穿于各种藏族舞蹈中,由膝部屈伸动律的变化给藏族舞蹈增添了很多的特色与魅力,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藏族舞蹈风格特征,同样也是藏族舞蹈中最基础的动律,因此,膝部的屈伸是藏族民族民间舞蹈的精华,然而,就是因为这种特色舞蹈的精华,才能给更多人带来视觉上的巨大冲击。在藏族民间舞的表演中,膝部屈伸具有最显著的核心作用,因为屈伸在藏族舞蹈的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整个藏族舞蹈风格特点的基础特征。屈伸的多样性也会使得藏族舞蹈的风格更加的丰富多彩,它不仅在艺术上对藏族舞蹈有着深刻的影响,也对于研究藏族文化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因此,在藏族民族民间舞的基础训练中,教师对学生膝部的要求和训练非常的重要,所以,在刚开始接触藏族民族民间舞的时候,对屈伸的认识和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发现屈伸给人带来的魅力之后,就会结合藏民族的艺术文化去感受其魅力所在。也会让舞者在学习和认识了藏族文化之后,带着对藏族舞蹈艺术文化的欣赏去感受更多的藏族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范泽容.试谈藏族舞蹈作品中风格化语言的运用[M].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3(03)

[3]阿旺克村.西藏舞蹈通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5]泽吉,红涛藏族民间舞蹈与体育的萌芽与发展[J].西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03)

[6]于平.中国舞蹈艺术(第一辑)[G].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7]王桂霞.谈藏族民间舞蹈风格[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