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殷瑛

/ 2

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殷瑛

殷瑛

殷瑛(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199-02【关键词】骨盆骨折护理措施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发生率在躯干骨中仅次于脊柱损伤。骨盆前面为耻骨联合的耻骨支和坐骨支环,纤维软骨盘分开两耻骨体,后面为骶骨和两个髂骨经骶髂关节连接组成。骨盆具有负重,保护盆腔内脏和传递人体载荷的作用,因此严重的骨折不仅会造成内脏损伤,而且对人体的负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关键词】骨盆骨折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5例,其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5~50岁,平均年龄32岁.致伤原因:车祸30例,坠落伤4例,压砸伤1例.合并内脏损伤及其它部位骨折:尿道损伤18例,后腹膜血肿12例,肝破裂1例,肾挫伤3例,股骨干骨折1例。经过治疗与护理患者基本痊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1.2临床表现1.2.1.稳定型骨折疼痛,会阴部耻骨及腹股沟等处皮下淤血淤斑。1.2.2.不稳定型骨折疼痛,翻身困难,可触及耻骨联合处的间隙加大及压痛,伤侧下肢移动困难,呈外旋畸形。

脐棘距:肚脐至髂前上棘的距离,正常两侧相等。压缩型,其脐棘距变短,短于对侧;分离型,其脐棘距增长,长于对侧。

髂后上棘高度:仰卧,检查双手插入患者臂后触摸对比两侧,髂后上棘的突出程度及压痛。压缩型,伤侧髂后上棘更为突出且压痛;分离型,伤侧髂后上棘较对侧为低平,亦压痛。2护理措施2.1预防休克2.1.1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创伤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迅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同时立即止血阻断休克进展。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多选择上肢静脉。1h内输入5%葡萄糖盐水1500~2000ml和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根据病情输入同型全血或血浆。2.1.2输液速度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早期的扩容速度比扩容量更为重要。常在院前就给予足量的液体,因为等量的液体快速足量输入量是使休克迅速纠正的唯一措施。2.1.3控制出血尽快控制活动性出血,可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止血措施。

如有活动性外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是指压止血,加压包扎为主,抬高伤肢,大血管出血用止血带止血。对开放性伤口,则协助医生给予处理同时根据医嘱,准确运用止血药。严密观察止血效果,如有再出血趋势立即报告医生进一步采取措施,必要时做好术前准备,进行手术止血。2.2心理护理伤员因突发致伤,由于创伤致躯体的强烈疼痛及功能障碍,造成患者极大的心理恐惧感,担心生命危险及残疾。应积极消除伤员思想顾虑,鼓励伤员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和住院治疗的安全感,使其早日康复。严密观察病情: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1)伤员出现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四肢湿冷,脉洪大或微细、口渴不喜饮,血压进行性下降,为骨盆内出血所致的休克症状。(2)出现尿道口滴血,膀胱膨胀,排尿困难,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等为尿道损伤症状。(3)出现下腹部肿胀、压痛、腹肌紧张,排尿困难,导尿时未见尿液流出或仅有少量血液等为膀胱破裂症状。(4)下腹部疼痛,里急后重感,或有发热,白细胞增高为直肠损伤症状。(5)出现腹痛、腹胀、腹肌紧张、压痛、肠蠕动减弱等腹膜刺激症状为腹膜后血肿。2.3牵引外固定的护理骨盆托带悬吊牵引者,吊带要保持平衡,以防压疮。

吊带要离床面约5cm,并要保证吊带宽度、长度适宜。使用便器时,不要解掉吊带,可用便器放于托带与臀部中间,大小便污染时要及时更换。下肢牵引者,一般是双下肢同时牵引,要置双下肢外展位,不能仅牵患者一侧,使骨盆倾斜,容易造成下肢内收畸形,影响走路的功能。2.4尿道损伤患者的护理骨盆骨折并发尿道损伤,可分为:尿道不全撕裂和完全断裂二种。对不完全撕裂用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勿使尿管过早脱出。尿道断裂分前尿道及后尿道断裂。前尿道断裂应即时施行经会阴尿道修补或断端吻合术,留置导尿管2~3周。前尿道断裂严重者,会阴或阴囊形成大血肿,可作膀胱造瘘术。后尿道断裂,采用尿道会师复位术(而休克严重者忌用,只做高位膀胱造瘘术),留置导尿管,同时注意观察引流尿液的性质、尿量、颜色,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每日更换引流袋,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500ml膀胱冲洗2次,始终保持尿道口清洁及尿管通畅,以免逆行感染。尿道损伤愈合后,积极训练患者自行排尿。2.5皮肤护理向患者讲解皮肤护理的重要性,防止受压部位发生褥疮。

应建立皮肤翻身卡,每2h用50%红花酒精按摩皮肤受压处及骨隆突处,或用棉球、气圈垫骨隆突处。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大小便后要用温水擦洗。教会患者及家属增强预防知识。2.6保持大便通畅骨盆骨折后的患者由于卧床和骨折内出血血肿刺激后腹膜,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出现便秘、腹胀纳呆,应鼓励伤员多喝开水,多食水果、蔬菜,保证足够的粗纤维饮食,同时每天做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和肠内容物移动,必要时给番泻叶作茶饮或口服果导以通便。2.7骨盆骨折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2.7.1对肾功能的观察及护理骨盆骨折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而继发肾功能衰竭,在短期内应补足血容量,矫正休克而后应注意观察尿量,对少尿病人要求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液体进入量,并严格准确的观察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和尿pH值,记录24h出入量。同时注意有无嗜睡、肌张力变化情况、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恶心、呕吐等高血钾症状,有无迟钝、呼吸深而大、昏迷等酸中毒表现。

如有特殊情况立即报告医生。2.7.2腹腔后血肿与腹腔脏器损伤的观察及护理骨盆骨折是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常见原因,常与休克同时发生。在抗休克的同时,要查出出血的原因,进行对症处理。护理人员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外,必须严密观察腹部情况,有无压痛、腹胀、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等。如在病情稳定时出现腹胀、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是由于血肿刺激引起肠麻痹和交感神经紊乱所致,可通过禁食、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来缓解症状;由于血肿的吸收,可使体温升高。为预防继发感染,应给足量的抗生素2.8康复护理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骨牵引患者也应尽早开始局部按摩。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功能锻炼可矫正复位后的残余畸形,所以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治疗信心,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以早日康复。

2.9功能锻炼对于单纯一处、无并发伤的稳定型骨折,仅需卧床休息,可取仰卧与侧卧交替(健侧在下),早期在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及足踝活动,伤后1周可指导患者进行半卧位及坐位练习(坐骨折患者需6周方可取坐位),同时做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伸屈运动,伤后2~3周可下床站立行走。对于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可根据病情在以上基础上适当延后锻炼时间。

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3~5d可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僵硬,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术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3出院指导由于骨盆骨折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出院后的自行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应给予详细指导。出院患者需根据病情继续卧床满3~4周,向患者讲清早期下床活动的危害以及卧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消除患者过分依赖心理,让患者自己完成一些日常活动或项目,如吃饭、刷牙、洗脸、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及关节功能锻炼等,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能锻炼、负重运动,一般伤后6~8周去除牵引外固定,8~12周扶拐行走,12周后弃拐行走。

参考文献[1]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华金宝,潘宏武;心理状态对骨伤预后的影响[J];中国骨伤;199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