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

周德众

周德众(辽宁省抚顺市抚顺矿务局总医院113008)

【中图分类号】R51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236-02

【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IgG)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2000例,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进行抗-HCV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LISA检出阳性25例,阳性率为1.25%;CMIA检出49例,阳性率为2.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IA优于ELISA,结果准确,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CMIA适合于丙型肝炎的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丙肝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病毒抗体

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是人类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发生的重要病因[1]。在我国,丙肝占输血后肝炎的60%~80%,占散发急性肝炎的12%~24%。因此,住院患者在输血前采集静脉血进行抗-HCV检测,既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需要,也能有效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为此,我们对2000例血液样本,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2种方法进行了抗-HCV的检测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资料样本来源2011年1-12月我院住院患者2000例。其中男1187例,女813例;年龄12~78岁,平均年龄42.8岁。本组所有病例患者均为输血前进行感染筛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等指标,本资料就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筛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检测血清的方法进行汇总分析[2]。

1.2仪器及试剂ELISA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日本BIOIADMODEL680型酶标仪;DEMⅢ型洗板仪由北京拓普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CMIA试剂为美国雅培公司试剂,仪器为美国雅培i2000SR。2种方法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及其标准化操作规程进行(SOP)操作。

2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方法检测例数阳性数(%)

ELISA200025(1.25)

CMIA200049(2.45)

注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输血,针刺,吸毒等传播,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8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5万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一些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与HCV感染相关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细胞癌导致的死亡)将继续增加,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是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其最大特点是危害性较大且易演变成慢性,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及药物治疗。本文对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着两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灵敏度特异性进行比较。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感染了HCV大多为持续性,表明宿主对病毒缺乏有效的免疫。因此,患者因不能及时诊断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控制HCV传播,提高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需依赖及时,准确的实验室诊断。酶联免疫HCV抗体检测虽然简便易行,但检测局限,易将窗口期标本漏检,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的应用大大缩短了HCV感染诊断的窗口期,也使抗病毒治疗的监测成为可能。结果表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结果阳性率2.45%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阳性率1.25%高,两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粒子免疫标记发光技术,该技术以微粒替代平板,大大增加了免疫承载反应表面和速度(粒子与液态中的分子的双向运动代替了ELISA中液态分子的单项扩散)。同时,由于微粒子的分离、洗涤均较平板方便,所以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程度。在微粒子基础上应用发光放大系统,使检测敏感度得到进一步提高,理论上微粒子发光检测的敏感度比ELISA提高数百至上千倍。综上技术优势,微粒子发光免疫检测较之ELISA在敏感性、准确性、重复性和自动化程度上均有提高,因此,CMIA是一种技术更具有高灵敏度、宽线性、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地等优点的检测方法[3]。临床标本的假阳性或阴性等实验结果的发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因此,选择体外诊断试剂时,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好是非常重要的。也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的诊断依据。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长辉.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应用评价[J].临床和实验医学.2010,16(10):66-68.

[2]邓继红.两种丙型肝炎抗体检测方法的结果比较[J].中国保健,2010,6.

[3]李琦,尚晓泓.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感染性疾病抗原抗体的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