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1
/ 2

探讨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

夏艳

广东开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523000

摘要:在目前的城市环境中,城市水环境构成了关键性与核心性的城市环境要素。然而近些年以来,已有很多城市地区整体上呈现程度较重的城市水体污染。通常来讲,污染后的城市水体很可能含有重金属以及其他污染性元素,上述毒素如果存积于人体则会引发各类的人体疾病[1]。因此可见,妥善治理污水有益于恢复洁净的城市水体环境,各地对此都要投入更多的治污成本并且尝试引进全新的整治污水的手段与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城市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污水;回收利用

引言

在经济发展和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的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同时产生的污水量也呈现递增趋势。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污水回收再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城市生活污水的现状、污水处理的方法和污水再利用措施进行简单阐述,希望对我国污水再利用问题的解决起到推动作用。

1污水治理的意义

从淡水资源占比上分析可知,我国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加之国内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导致水资源供应显得非常紧张,直接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有效处理城市污水已经刻不容缓,这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必须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力度。城市水污染处理也是环境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项工作非常艰巨,必须通过提升污水处理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减缓城市水环境的恶化,让城市的长远、稳定发展有可靠保障。

2城市生活污水现状

根据观研天下发布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分析报告》,当前中国总人口中,有70%是饮用地下水,报告统计66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根据报告中的介绍,全国已经有9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按照地下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I、II、III、IV、V五类。报告中数据表明,当前地下水正面临严峻挑战。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对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省市辖区内的857个监测井进行水质评估,其中I类、II类的监测井占比2%,IV类、V类的监测井多达76.8%。I类主要是指水质良好的源头水和国家自保护区的水,该类水只需简单净化消毒就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II类水主要是一级保护区地表生活饮用水、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和鱼虾产卵水域等,该类水受污染程度低,常规净化消毒后可作为生活饮用水。III类水主要是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养殖区等,该类水水质恶劣,不用作生活饮用水。IV类水主要是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污水治理的方式

当前,我国污水治理常见措施主要有三种。一是化学处理技术,通过将臭氧等化学药剂添加到污水中,使其与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净化污水。二是物理处理技术。污水处理中对于无法后续处理的污染物质,应该选择筛选法、截留法、中心分离法和离心风力法等物理方法,提升污水处理效果。三是生物处理技术。常见的有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如活性污泥法。

4城市生活污水再利用措施

4.1分散处理再利用措施

分散式污水处理当前主要用到的是生物膜技术,该技术能提高单位反应器体积微生物浓度,有效提高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增强了系统整体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处理效果,同时也节省了占地面积。在工艺上,由于该设备多样化程度高,且处理工艺简单,能更好地适应处理区域实际要求。在费用上,分散式污水处理工程所需的投资小,操作性高,更容易实现,而且在短时间内便可以见到成效,同时也能为市政排水与污水处理厂减轻污水处理压力。

4.2集中处理再利用措施

以建立大中型污水处理回收再利用水厂的方式,对整个城市的污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和再利用,一般再利用的水也是用于农业的灌溉、城市生态等方面。与分散方式比较,集中回收能对污水进行统一处理,更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该方法的规模效益,也让集中处理对场地和设备要求更高,因此一次性投入也就更多,但是处理厂单位水量投资与运行费用较低,且可以大规模处理污水。城市污水的总量在不断增加的背景下,选择集中式回收方法,可以让污水处理的效率更高,而且处理后的水质更稳定,因此处理后的水用途范围也大。

4.3多形式污水再生处理模式

多形式污水再生处理模式集中多种技术类型,对污水再生利用问题进行了充分处理。其中,生物处理技术以活性污泥法为主要应用原理,利用自身好氧特点,针对污水中的物质进行合理处理,以达到除去污水中溶解性或者胶体状态较强的有机物质。与此同时,活性污泥法可以利用自身的吸附特点,除去水体中的悬浮固体以及相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膜处理技术主要以压力梯度为应用原理,利用特定膜的性能优势,消除水体中的杂质和大分子物质,净化水体。需要注意的是,生物处理技术比较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膜处理技术比较适用于处理对水质要求严格的水体。

5关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建设事业的相关建议

5.1完善城市污水收集及基本处理设施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与基本处理设施最好结合污水再生利用现状,进行合理优化。按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处理标准,严格控制污水排放标准,并且制定区域水污染控制指标。根据上述内容,针对当前污水收集系统以及基本处理设施不合理的问题,必须加以完善处理。

5.2加快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进程

未来,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与发展势必会更加侧重于再生利用技术及相关模式的创新发展方面。对此,相关部门最好在原有技术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完善,大胆结合新兴技术,确保再生水利用效率的有效提高。必要时,可以通过技术革新或者示范性工程,加快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进程,尽量规避当前污水再生利用效率不佳的问题。

5.3及时完善相关法治保障,提升污水再生利用效率

针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问题,若想切实加强,政府部门最好立足于发展现状,及时完善相关法治保障,以进一步提升污水再生利用效率。例如,可以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落实市政规划内容,优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配套设施,确保污水再生利用效果。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可以适当加强对污水再生利用的宣传力度,确保参与人员及时将各项技术措施贯彻于日常工作中。

结束语

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业得到全面建设与发展,但是我国该方面起步较晚,相关技术内容并未完全达到预期标准,导致在某些应用层面上仍旧存在较多不足。对此,我国政府部门和大众应该积极增强环保意识与节约意识,明确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性。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法规,完善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体系,广泛引用新型污水再生利用模式,解决当前污水再生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应该切实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避免出现水资源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岸明.城市污水处理厂曝气节能方法与技术[D].北京工业大学,2012.

[2]陈荣.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的构建理论与方法[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李明.城市污水处理特许经营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

[4]杨丽莉.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