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脊配合温针灸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3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整脊配合温针灸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30例

苏德跃林志宏

苏德跃林志宏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福建厦门361100)

【摘要】目的:观察整脊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60例胸椎后关节紊乱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整脊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整脊疗法,均隔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1个月随访,对照组及治疗组复发人数分别为16人次及3人次,3个月后复发人次分别为24人次及10人次。治疗组治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5例,无效5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纯整脊疗法,整脊配合温针灸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胸椎后关节紊乱胸椎错缝整脊温针灸临床研究性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324-02

胸椎后关节紊乱(Thoracicposteriorarticulardisturbance)又称“胸椎错缝”。当突然的外力牵拉、体位变换不当、扭转等原因,使后关节不能承受所分担的拉应力和压应力时,便可引起胸椎后关节错缝病变。整脊临床效果确切,但在临床过程中我们发现单纯整脊治疗后患者症状容易出现复发。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们采用整脊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能很好防止术后复发。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共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推拿门诊,男35例,女25例。年龄23~50岁,平均(40.9±2.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5±1.5)个月。病因有明确外伤史25例,体位变化不当28例,无明显原因7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中有关于“胸椎错缝”的诊断标准[1]:①一般有牵拉、过度扭转外伤史;②主要表现为棘突偏歪、局部压痛、肌痉挛,胸椎前屈或转侧活动弧度减小,牵拉疼痛;③胸椎X线片:两侧关节突间隙可能存在1mm以上的差异,严重者可见脊柱侧弯、棘突偏歪等改变。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发病后尚未接受其它治疗方法;③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治疗部位皮肤损伤;②有胸椎结核、肿瘤、骨质疏松及胸椎撕脱性骨折者;③合并有心、脑、肾、肺及血液、免疫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患;④妊娠或哺乳期孕妇。

1.5脱落标准

①依从性差,未能遵守治疗方案或不能按时接受治疗者;②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需要中止治疗者。

2方法

2.1分组方法将符合试验标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如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治疗方法

2.2.1对照组先给予按揉法:患者俯卧,术者以轻柔手法沿背部膀胱经往返滾、按、揉3~5分钟,使背部有发热感,肌肉达到松弛状态。接着用拇指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按压肌筋,按压过程中遇到筋节进行弹拨,以便理顺肌筋,力度要求自轻而重,以患者能承受为度,弹拨3~5遍。最后用掌根沿脊柱两侧自上而下,顺肌肉走向推按3~5遍。要求手法稳重,力度渗透。接着采用旋转按压法:患者俯卧,自然放松,术者站于患侧,一手掌根按压患椎健侧横突,另一手掌根按压患侧上一或下一节段的横突,然后按分、旋、压三步动作一气呵成。并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术者的手掌随着呼气渐用力,于呼气末时完成,如闻及清脆的小关节弹响声,即是复位成功。整脊完毕,在患处轻轻拍打十余次。此方法全胸椎均适用。

2.2.2治疗组:在对照组推拿整脊治疗完毕后配合温针灸。操作如下:①体位:俯卧位;②取穴:以压痛点明显相对应的两组华佗夹脊穴为主穴,配以远道阳陵泉;③针法:取28号40mm毫针,进针前皮肤用酒精棉签消毒,采用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浅按胖瘦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后,将长度为2cm的艾条插在两组夹脊穴的针尾上,下端点燃,每一段为一壮,每穴两壮。2组治疗均隔天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3疗效评定方法我们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推拿学》”中疗效评判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脊柱胸段功能改善;无效:原有症状无改善。

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组患者性别使用χ2检验,年龄及病程采用t检验,疗效的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所有60例患者均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其它并发症,60例患者在治疗后均由同一治疗组根据疗效评判标准进行评估。对照组与治疗组疗效对比如下表,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674,P=0.008),说明相较于整脊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疗效更佳。治疗后1个月对照组及治疗组复发人数分别为16人次及3人次,3个月后复发人次分别为24人次及10人次。说明治疗组相比较于对照组能更好地减少术后复发率。

表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4讨论

胸椎后关节紊乱症是脊柱小关节紊乱的一种症型,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症属于中医学“胸椎错缝”范畴。胸椎小关节由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三组关节构成,属联动微动关节[2],在外伤、劳损、胸椎椎间盘及胸椎韧带退行性变等情况下,可使胸椎小关节正常位置改变,胸椎内外平衡失调,出现胸背部疼痛与功能受限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急性期局部软组织发生出血、渗出、炎性肿胀、移位、肌紧张甚至痉挛,慢性者还有组织增生、粘连、变性等改变,引起相应部位发生疼痛,甚至因局部病理生理刺激而引起整块或相邻肌肉的紧张、痉挛。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骨错缝”。小关节错位后筋脉受损,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对于急性期患者,经整脊后大部分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往往容易复发,而对于一些长期不良姿势、胸椎扭挫伤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胸椎间盘的自然退行性变化,椎间隙变窄,后关节的关节囊韧带松弛者,经整脊治疗后由于两侧肌张力不平衡很快又恢复原来的病理状态,治疗效果并不非常显著。究其原因,在于急性期筋脉受损后气血瘀阻,而后期筋骨的修复又依赖于气血的濡养,因气血不足常导致筋骨不健故容易复发;而慢性者往往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同样导致筋骨不荣。“营气虚则不荣,卫气虚则不用”。这就是所谓的“久痹成痿[3]”。温针灸集合针刺与艾灸的两重功效,通过针体将热能传到病变部位,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补益肝肾、补益气血的作用[4];现代试验研究表明,温针灸能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骨细胞的凋亡[5]。因而温针灸所具有的功效能增强整脊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的疗效,同时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综上所述,整脊配合温针灸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相较于单纯整脊疗法刺临床疗效更佳,并能有效防止疾病复发,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炳华.推拿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53-158.

[2]术合塔尔.阿尤甫,王程.三种整脊手法在胸椎小关节紊乱中的应用比较,新疆医学,2012,32.

[3]朱世增,陆瘦燕.论针灸[M].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9,37.

[4]杨霜,林志宏,许巩固.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1例疗效观察[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58.

[5]熊勇,彭瑞,王华.“双固一通”温针灸实验性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兔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2),26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