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对策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对策探析

赵荣伟

浙江滴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我国提出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当下,在实行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我国水利想要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将探究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解决对策,使其能够有效推进我国水利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利信息化对策解析

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始终是国家和社会的一个重大任务,对水利工程进行技术革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来保证水利工程更好的建设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能够与先进的技术进行结合应用,那么水利工程就不能当前社会同步,并会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步伐。但是实现水利现代化并不简单,其需要结合运用大量先进的科学技术,目前,最为主要的就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水利信息化与水利现代化之间的联系

水利信息化就是指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开展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并实现信息的搜集和共享,极大的提升了水利工程建设开发的效率和质量。而水利现代化的范围比较大,是指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前提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运用现代的思维以及方式,借助现金的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治水思路,提高水利工程供水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的各项措施。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两者的内涵能够看出,在信息技术普及到我国各个领域的新时期,水利建设信息化同样存在于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也就是水利现代化建设依赖于信息化,而水利信息化又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标志,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的进程,是目前我国水利建设的总体思路。

2、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现状

我国水利行业在实际发展中,缺少水利信息化的观念意识。当下我国信息化发展迅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即便水利行业对信息化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实际发展中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行水利信息化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缺少全局的战略思想以及完整的体系,这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行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缺少完善的管理体制,便不能更好的满足水利信息化的实际投入。在传统的的水利管理工作中,不仅缺少先进的技术与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在水利行业内部结构复杂,不利于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便不能更好的实现水利现代化建设;缺少专业的人才。我国水利行业在发展中,不仅在人员结构上还是在工作质量上,都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实现水利信息化就要具备统一标准的管理体系,实施统筹规划,只有不断提高技术人才的自身能力与素质,才能保证水利系统管理更加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不断完善与改进管理体制。

3、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对策

长期的水利实践证明,完全依靠工程措施,不可能有效解决当前复杂的水问题。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拓展水利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重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促进水利信息化,增加水利的科技含量、降低水利的资源消耗、提高水利的整体效益是新世纪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利信息化可以应用在水利行业的防洪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水利工程管理、水土保持与水生态管理及水行政管理等层面,以加速这些层面的现代化进程;实现“数字水利”,即是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具体表现。那么,如何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需要科学对待水利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科学对策。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需要以人为本,提高水利管理科技含量,减少人工消耗;要统筹兼顾,科学规划,抓住重点,兼顾全面,做好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要不断加强水利信息化投入,以持续有效地推进现代化进程;在建设的同时要科学地安排运行管理,保障建设成果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效益,提高水利行业整体管理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可以采取以下6个方面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水利现代化工作,在开展各类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除了以“民生水利”为主线外,还应注重信息化建设,把水利信息化建设放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贯彻执行“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2)加强科学规划设计、统筹安排。做好调查研究,理清各单位、部门直至工程本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具体需求,以促进水利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按照资源整合、统一标准、综合利用、科学管理、上下衔接、有序推进的要求,从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开始,做好水利信息化规划,并在工程规划设计中按照水利信息化总体规划要求,科学安排信息化的建设比重,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3)强化职能。要强化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其主导和归口作用,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的信息化推进协调机制。要赋予信息化管理部门在有关信息化的规划、立项、设计、审查(审批)、建设等方面的行业管理职能,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能全程参与水利工程各类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监督,以保证分散建设的水利信息化符合总体规划要求,避免资源浪费。信息化部门应充分贯彻落实“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发展方针,在信息化建设管理中发挥行业主导作用。

4)加大资金投入。现代化需要采用的是高科技,高科技是要有投入的,水利信息化也不例外。水利部门要抓中央文件给水利创造的大好时机,找好切入点,争取信息化项目立项,积极争取投入渠道,切实增加建设投入。作为财政、计划管理部门,也要更加积极地支持水利信息化建设,对于有利于促进水利现代化的水利信息化项目,积极给予立项,进一步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加快水利现代化进程。

5)完善运行管理体制。近几年实施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正在开展中的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将是水利信息资源采集管理水平提高的标志性建设。建好了这些系统,要让其发挥应有的效益和作用,管理的落实是关键。水利信息化系统“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七分管理就要求各有关管理部门,要建设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切实落实运行维护管理。水利主管部门要改革完善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和保障运行维护经费,将运行维护管理常态化。

6)加速推进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按照“统一技术标准、运行环境、安全保障、数据中心和门户”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前水利重点薄弱环节建设和民生水利发展需求,积极开拓水利信息化新领域,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地推进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实施;整合工作力量、集中优势资源,促进水利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发展水利信息化,以此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虽然中国近几年来,在建设水利信息化的道路上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中国实现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但只要我们坚持落实水利信息化政策,并将其落实到位,加快水利行业日后现代化建设步伐,就能使其依旧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蔡阳.水利信息化“十三五”发展应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水利信息化,2016(01):1-5.

[2]艾萍,吴礼福,陈子丹.水利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基本思路与核心内容分析[J].水利信息化,2010(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