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关于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

李英超

身份证号码:13022919840420XXXX天津300450

摘要: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业占全球能源消耗的40%,垃圾产生率为40%。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的加快,建筑业短期内带来的环境问题仍然不可小觑。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低碳发展方式。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建筑业必须要实现绿色发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的低碳建筑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引言

所谓的低碳建筑并不是从字面上理解的整体为绿色的建筑,它更多的代表着一种概念或者象征。所谓低碳建筑指的是对环境无害的建筑。能够在充分利用相关自然资源并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更好地建造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低碳建筑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节能环保型的建筑。而将建筑的生命周期得以引入,其最终的结果就是通过节能、节地和节财等方面的措施用来更好地对环境进行保护,从而减少在环境中产生的污染。通过控制低碳建筑的生命周期,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大家提供高效共生的使用空间。但是由于现在低碳建筑的概念不是很普及,人们对于低碳建筑的理解也大都不是很到位,所以本文着重研究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相关内容。

1我国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现状

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与传统相比,其项目目标融入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绿色建筑要求,其次加入了政府有关部门对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建筑的等级评价要求。(1)从理论研究层面看,我国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未形成研究热点,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其评价标准上;在其研究方法上主要集中在策略研究上。(2)从实践推广层面看,相关主体低碳建筑意识不强,绿色建筑管理模式的虽然政府有关部门一直在积极推动低碳建筑的推广和实施,但未能形成系统的法规和激励政策,现有的技术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于管理模式的转变意义不大;对建设方来说,考虑前期成本的问题,设计过程中融入低碳建筑和改变项目管理模式的意愿不强烈;对于施工方来说,单纯从改变施工工艺的角度看,对于转变低碳建筑管理模式的意义不大。(3)从技术驱动层面看,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模式的转变,技术驱动是重要因素之一。绿色建筑主要应用的技术是BIM技术,目前我国BIM人才相对较少,从设计、施工到运维,相关责任主体内部技术力量缺乏,内部协调能力较差。其次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建模标准,相关软件的研究工作滞后,在现有引进的软件管理中,也没能形成统一的数据转换端口。再次,由于BIM相关软件的引入成本相对较高,不论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引入意愿不大。

2关于低碳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

2.1目标形成阶段

目标形成阶段的管理模式是低碳项目管理的最初阶段,它主要包括前期的投资决策、建筑规划设计以及招投标这三个环节,实现低碳建筑的主要目标在于从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规划设计、招投标环节都能合理的预见全周期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在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业主决定了投资意向以后,他们就会委托具有资历的机构来论证该项目的可行性。低碳管理方式应从技术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两个大的方向核准其项目的可行性,并给业主立项建议,若此项立项通过批准,则建筑项目管理的目标就已经初步形成了,再确定投资数额、施工周期、结构性能以及环境影响等多个参数。在招投标过程中,主要是将低碳建筑目标以合同的形式分散于建筑项目各个参与者。

2.2实体形成阶段

低碳建筑的实体形成阶段,就是指建筑施工阶段,它是实现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低碳建设的最重要阶段。业主应与管理者加强项目管理职能:加强建筑项目设计中的变更管理,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方案的执行效率;应当加强验收和管理,一般而言,低碳建筑都有自己的公共属性,对验收节点应当进行重点对待,做好验收记录以备查验;#加强建筑施工环境影响的监督,有效的控制建筑垃圾的排放。

2.3运营维护阶段

建筑结构验收后移交业主,这意味着由建设期已经到了运营维护期,即实现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的主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业主和施工方都应当对存在的一些缺陷承担相应的责任,物业管理方将缺陷信息级处理结果反馈给业主和低碳管理方;低碳管理方汇总信息,建立数据库;在政府监督和引导下,业主委员会和物业!低碳管理方一起监督引导低碳管理过程。

2.4拆除及后评阶段的管理模式

建筑物使用一定年限之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会降低,其中的某些构件以及材料设备都处于报废状态,为了安全着想,此时建筑结构进入拆除回收期,业主应从低碳项目管理方建立的数据库中精选一个专业拆除机构来负责分类拆除和回收利用。

3控制措施

3.1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管理方式

在将整体的生命周期概念更好地灌输到低碳建筑项目的过程中时,尤其要更好地注意节能减排、生态和谐和低能耗等指标。因此在制定相关目标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施工方更加严格地遵守项目合同中的相关约定,更好地落实节能减排的相关目标,以便更好地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在整个项目管理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绿色技术的创新,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面的奖惩制度,通过这种激励的措施来使得整体低碳建筑项目更好地来进行。

3.2更好地重视信息收集的工作

因为缺乏对历史数据广泛的收集,所以在对低碳建筑项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还需特别重视对低碳建筑成本信息数据的相关收集。在收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和其他部门更好地进行合作,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收集;另外一方面也要对与低碳建筑相关的数据库更好地进行完善。

3.3重视低碳建筑项目的设计过程

在将生命周期的理念更好地灌输进入低碳建筑项目的过程中时,尤其要重视设计这个环节。在设计的阶段就应该考虑到环境污染对建筑的伤害。因为所谓低碳建筑设计的核心,就是要将物质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从而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在对整个低碳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全面地考虑包括建筑的用料、建造、运营、维护和最终成型的整个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3.4对低碳建筑中排放出来的垃圾进行管理

其实之所以要把生命周期的概念引入低碳建筑的管理中,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能够更好地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所以做为低碳建筑的建立方,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做好垃圾的分类和处理工作,并更好地鼓励相关的用工单位对垃圾回收的技术进行利用。另外一方面也要研究出更加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整个低碳建筑中排放出的垃圾进行管理和整理。甚至可以把低碳建筑产生的垃圾再进行循环的加工和处理,这样才能够让整个低碳建筑项目的生命周期始终处于一个平稳运行的阶段。

结束语

虽然我国低碳建筑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转型的趋势和进程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针对我国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出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模式的一些策略,希望为国家和企业决策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社保,谭永涛,孟宪岭.关于绿色建筑地思考[J].技术与市场,2011(08):52-54

[2]孙大明,汤民,张伟.我国绿色建筑特点和发展方向[J].建设科技,2011(07):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