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诊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诊治

武天生

武天生

(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目的:分析脾胃论中风病病机以及诊治。方法:总结分析我院收治的65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随机划分为两组,两组均线实施康复锻炼,对照组35例在康复锻炼基础上联合使用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30例在康复锻炼基础上结合采用中药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7%)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1.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锻炼联合中药在中风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中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浅析从脾胃论中风病病机及诊治;中风病机;诊治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30-02

中风为一种老年患者的多发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应在明确疾病发病病因后,及时采取措施诊断以及治疗,提高临床预后[1]。本次研究中,分析研究中风病患者的发病机制,并积极采取措施治疗,效果显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分析我院从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65例中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随机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年龄为(59±0.8)岁,平均病史为(7.6±2.3)个月,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为40-80岁,平均年龄为(60±1.3)岁,平均病史为(7.5±2.2)个月。入院后患者均经临床检查以及诊断,符合中风患者的确诊标准,脑梗死30例,脑出血35例,无意识不清、肝肾功能障碍、营养状况差、吞咽困难等疾病。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先接受针对性康复锻炼,包括进食训练、表情肌训练、吞咽训练以及控制训练等,训练时间时间控制为2周,一天一次,每7d休息一次。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传统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是在康复锻炼基础上,增加中药治疗。针对气血虚弱患者,采用补气活血方法治疗,用药组方为钩藤、陈皮、防风、焦白术分别15g,升麻、柴胡分别10g,当归、党参分别20g,黄芷30g,用水煎服,取200-300mL汁液,一天一剂,分用两次服用。便秘患者治疗,首先便秘为中风患者的常见症状,因此应对症实施通腑泻下,实现养阴通腑治疗,药物组方:石菖蒲15g,菊花24g,钩藤、瓜萎分别30g,黄芩、大连、杜仲分别12g,栀子、姜竹茹分别10g,之后用水煎服,一天一剂,取汁液量为250-300mL,分为3-4次,同时患者用朱砂重复,一天1g,还应给予患者口服止痛药、水电解质平衡治疗。生痰为中风患者的一个主要表现,主要采用健脾化痰治疗方法,可有效抑制生痰现象,起到通经活络效果。该药物组方为陈皮、天麻、甘草分别6g,大黄3g,钩藤12g,半夏、茯苓、夜交藤分别9g,白术、石决明分别15g,用水煎服,一天1剂。

1.3疗效评估

痊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0%;改善:神经功能评分下降程度范围为46%-90%;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低于45%。有效率为痊愈以及改善率之和[2]。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1.4%,观察转折的治疗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中风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比较多发。该疾病发生后,便很难治愈,影响着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据统计当前老年中风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再加上老龄化加剧,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3]。明确疾病发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关键。传统中医学认为患者中风发生的原因主要为虚、火、风、瘀、痰等常见因素,脾胃方面主要为虚。脾作为人体一个重要器官,承担着供给人体精气的职责,是心、肝、肾、肺等器官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胃的主要作用是供给身体营养。因此,脾胃是保证其他脏器功能正常正常的关键。中风患者发生多合并阴阳失调,因此为了防止疾病继续恶化,应控制情绪,保持情绪稳定。因发怒会伤及肝脏,大怒会导致患者肝火旺盛,出现血气逆行,加重病情。而过甜或油腻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出现肝阳素过旺,出现痰液堆积、脾胃失调以及痰湿内生等情况,不利于经脉正常运行,加重病情。本次研究中,针对中风患者的病机,实施针对性治疗控制患者的饮食,叮嘱患者的饮食注意清淡,减少食用辛辣、油腻食物。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明确中风患者发病病机后,针对性治疗控制饮食以及情绪,保护患者的脾胃功能,可有效控制中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于波,张勇.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病的研究概述与问题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73-75.

[2]杨薇,谢雁鸣.基于电子医疗病例的缺血性中风病药物群组模块思路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430-3434.

[3]吴新贵,脑梗死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与中医中风病诊断[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12):1654-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