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50例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1-21
/ 2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50例的临床分析

蔡蕾

蔡蕾

(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盐城2243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015年间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重点观察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8.6±21.4)min,平均出血量(90.3±21.4)mL,术后排气时间(33.5±9.7)h,平均住院时间(6.7±1.7)d,所有患者术后1月复查妇科B超未见肌瘤残留,切口甲级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手术时间较短、出血少、疗效好、恢复快等特点。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031-02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30~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虽然子宫肌瘤恶变率较低,但仍需加以警惕,子宫肌瘤剥除术是指通过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基础上将肿瘤予以剥除。随着内镜器材的飞速发展,以往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的缺点越来越凸显出来,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优势已成为妇产科临床共识[1]。本研究选择了我院50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旨在阐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效果和优势,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015年间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已婚,术前基本经临床和妇科B超检查确诊,部分为其他手术时术中发现。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为(34.4±6.1)岁;50例患者多数有相应临床症状,其中22例有月经增多,15例有下腹坠胀不适,11例尿频,8例患者体检见肿瘤增长过快,6例为附件手术或异位妊娠手术时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单发性肌瘤38例,直径3.6~9.0cm,平均(5.6±1.3)cm;多发肌瘤12例,肌瘤数目2~4个,平均(3.1±1.5)个,直径3.0~8.0cm,平均(5.1±2.7)cm。

1.2治疗方法

术前常规B超检查以明确肌瘤数目、大小及分布,选取月经消失后的卵泡期,常规备皮,患者头低足高截石位,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后进行脐部清洁消毒,脐轮上缘处横行切开1cm的小切口,置入10mmTrocar,充入CO2气体建立气腹,保持压力在14~16mmHg,再在右下腹与左下腹分别做5mm和12mm切口,置入相应Trocar,放入手术器械,脐部切口进目镜,探查盆腔并充分地暴露术野,如有必要可置入举宫器。蒂较细的浆膜下肌瘤,可直接行双极电凝切断摘除瘤体,对创面进行电凝止血;对于蒂部较宽的浆膜下肌瘤或肌壁间肌瘤,先在其基底部注射缩宫素10~20IU或稀释的垂体后叶素6U,单极电凝纵行切开肌瘤表面的肌层组织,直到暴露瘤体表面,体积较小者用有齿抓钳直接取出,体积较大者用抓钳牵拉瘤体并将其包膜与周围组织逐层分离,将肌瘤剥出。术毕以生理盐水常规冲洗盆腔,将脱落肌瘤碎片取出,检查确认无活动性出血之后将盆腔内液体吸净,排出腹腔CO2气体,退出腹腔镜和手术器械等,逐层缝合切口,必要时留置盆腔引流管,常规将取出组织送病理检查。

2.结果

本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8.6±21.4)min,平均出血量(90.3±21.4)mL,术后排气时间(33.5±9.7)h,平均住院时间(6.7±1.7)d,所有患者术后1月复查妇科B超未见肌瘤残留,切口甲级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3.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子宫肌瘤的发病呈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年龄逐渐提前的表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这种疾病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各个医院也都加强了妇科筛查,因此子宫肌瘤的临床诊断率、手术切除率也逐渐升高。临床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一般强调因人而异,在决定治疗的方案时,往往根据患者年龄、婚育、症状表现、周身情况、肌瘤大小、数目及部位等进行综合性的考虑,强调治疗的个体性、有针对性,目的在于既能达到解除患者疾病,又能提高生活质量。一些无症状患者先可采取定期体检的方式加强观察;而对于一些症状轻微、或已近绝经年龄、或周身状况不适宜手术治疗者,优先考虑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指证一般包括以下方面[2]:①由于月经量过多而引起继发贫血,经药物治疗效果不好;②明显的膀胱、直肠压迫症状;③子宫肌瘤引起急、慢性腹痛或性交痛;④子宫肌瘤导致不孕或反复流产;⑤子宫肌瘤体积增长较快或疑有恶性变者。

手术治疗以往常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对腹腔干扰大、造成创伤痛苦大、出血量大、术后感染率高、遗留瘢痕大、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与之相比,近年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操作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已经成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首选。但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于手术操作的要求较高,笔者体会到手术成功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对于残腔处理得当,就基本能保证止血的质量,同时还可促使子宫恢复正常形态,因此镜下缝合技术必须熟练。(2)充分了解肌瘤大小、部位之后再进行剥除,对于肌壁间肌瘤须在其包膜上斜行切开,切口必须与子宫角有一定距离。(3)在剥除瘤体时动作要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副伤。多发肌瘤需分别做切口剥除,以免切口过长,延迟愈合。(4)以8字缝合法进行全层缝合,有利于避免血肿形成。(5)术中出血影响视野,容易影响手术效果,需注意出血主要来自于肌瘤包膜及基底部,术中在对这些部位进行处理时要特别小心,如切开包膜时采取双极电凝止血,肌瘤剥除时对基底彻底电凝止血后再行切断。本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88.6±21.4)min,平均出血量(90.3±21.4)mL,术后排气时间(33.5±9.7)h,平均住院时间(6.7±1.7)d,所有患者术后1月复查妇科B超未见肌瘤残留,切口甲级愈合,无术中术后并发症。

总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手术操作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小,并发症很少,术后恢复较快,手术切口小,不易引起美观问题。术前对手术指证的良好掌握、熟练的镜下技术是治疗效果的有力保证,在此前提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不失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子宫肌瘤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10.

[2]赵灵芝.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