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吴明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吴明羊

吴明羊

(身份证号:3201211992****453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并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混凝土是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材料,对土建工程的施工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如何加强土建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实现土建施工项目的有序进行,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广泛关注的首要课题,并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文章主要就现阶段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展开探讨,希望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土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土建工程规模的日益壮大,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的作用也是变得更加明显。建筑工程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安全,所以,我们应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高,故而需要土建施工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需要他们具有更加牢固的专业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而对于相关的建筑人员来说,则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培养职业道德以及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降低建筑工程中的问题出现,同时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2混凝土性质

相对于砖石结构和木结构,混凝土在防渗透、防冻性、耐久性以及抗压性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现浇凝固后能承受的压力较大,应用于大跨度建筑或高层建筑能发挥良好的抗压性能,因此,混凝土在土建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仅是在复杂建筑物,也应用于普通居民建筑。混凝土主要是通过沙石、水泥和水搅拌而得到,有着较好的流动性,未凝固时能采取相关施工操作,可填补缝隙,也可与其他材料混合。混凝土有着良好的抗渗性和抗压性,能承受较大重量,不出现裂缝时不会发生漏水。同时,混凝土有着良好的抗应力性能和抗冻性,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其热胀冷缩效果不明显,不会改变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延长。此外,将特殊物质添加到混凝土中,能有效提升其使用性能,根据材料的不同还能实现隔音、隔热等作用。

3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首相要检查模板的标高和位置,以及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模板内存在一些垃圾和积水,则需要先行清理后,再对钢筋和预埋管线进行验收,做好前期的组织计划和安全交底工作。浇筑顺序应该保持自然流淌,再进行持续推移,最后一次到顶。浇筑环节中不可向已经拌和好的混凝土材料加水,降低强度,且上层混凝土浇筑时要确定混凝土分层厚度,以此为基础把握好浇筑的时间间隔,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此外,浇筑时的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对于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超过3m,否则就需要考虑采用溜槽等辅助下料,防止离析。但在浇筑前有离析现象,须重新拌合才能浇筑,且需要注意坍落度的计算和控制。

3.2混凝土材料具体控制

材料控制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就是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以混凝土配料过程来看,水质量的管控工作应该成为主要项目。例如海水、工业废水、污水均禁止使用。水泥的选择应该选择确定生产厂商和强度等级下的硅酸盐水泥。对于骨料的选择则应该从粗骨料和细骨料两方面展开控制。粗骨料即碎石、石片等,选用强度高、粒径合适的材料,并且对于骨料的规格和颜色需要有效控制;如果是细砂等细骨料,则细度模数要达到2.5以上,含泥量也需进一步管理。通常情况下为了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与强度,会在其中掺入粉煤灰,根据《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粉煤灰产品需要定供应厂商、定细度,且不得含有任何杂物。外加剂的使用方面,不得带有任何的随意性,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搅拌时间,随气候变化随时抽验砂子、碎石的含水率,及时调整用水量。此外混凝土在配备的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的产生来源于水泥的水化热。因此,在选择水化热比较低的水泥之后,就应该强化混凝土强度,降低水泥用量。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基础内部预埋冷却水管的方式,降低混凝土温度,或是在施工环节中加入一些块石。

3.3合理掌控用水比例

混凝土是土建工程的重要施工材料,而混凝土搅拌的用水比例更是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提升工程的施工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如若技术人员添加的用水比例过多,就会导致混凝土中各复合材料的融合度过高,降低混凝土的应用效果;如若技术人员添加的用水比例过低,就会影响混凝土的紧实度,需要施工人员在使用时进行二次搅拌,降低施工效率。因此,合理掌控混凝土的用水比例,是提升土建工程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进度的前提基础。通常来说,土建工程中的混凝土用水比例安照1∶5来配置,并应采用生活常用水,避免以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代替,降低混凝土的使用性能,进而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3.4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也会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影响,特别是在工程交付前的最后阶段,一定要做好技术把关。混凝土内部由于水化热的存在,其内部温度会远超过外表温度,在热胀冷缩效应影响下,混凝土构件就可能产生裂缝,养护的目标是避免出现裂缝,这也使得养护工作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养护工作于混凝土浇筑振捣完工后,根据不同的周边环节,养护技术有所不同,如在气温较高的夏季,养护中要加强保湿处理,定期在混凝土表面洒水,避免较快的水分蒸发,导致不同的内外凝聚速度,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影响。而在气温较低的冬季,需要将塑料布、草垫等保温材料覆盖在混凝土表面,避免混凝土过快的温度散失。混凝土已经成为土建工程施工必不可少的施工材料,理想的性能是符合多种强度的施工要求。为提升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就必须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分析,把握好技术要点,保证各个环节施工质量来发挥混凝土自身优势,提升土建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5振捣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运用振捣器进行规范化的操作。第一道主要解决上部混凝土的捣实,混凝土振捣技术的运用主要是为了增强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根据混凝土泵送的时候有一个自然的坡度的特点,在每一个浇筑带布置3~4个振捣器,每个振捣器器控制1.5~2m范围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第二道由于底层钢筋间距比较密,布置在混凝土坡的中间处密实;第三道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布置在混凝土坡脚处。施工人员应在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振捣点是否存在泛浆、气泡等情况,每个振捣点的振捣工作可以间断重复振捣,时间持续不超过30s,采用由下至上的方式,按“快插慢拔”的方法进行振捣棒应避免碰撞钢筋,频率密实,与模板保持一定的距离,振捣过程保持均匀性,切忌存在遗漏问题性,保证占到速度、插点位置、移动顺序等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平板振捣应尤其注重其边缘部分的振捣夯实。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以及人们对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土建工程的施工单位应在遵循建设标准的基础上,充分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完善施工项目的管理制度,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强化混凝土的使用性能,增强土建工程的施工效果,并采取培训、知识教育等相关手段,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从而在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合理化、科学化、高效化运用的同时,提高土建工程的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帅.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低碳世界,2016(25):177-178.

[2]张翠翠.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住宅与房地产,2016(21):191.

[3]曹晨飞,张丽敏.土建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