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效果分析

胡新萍

(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32例,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66例。研究组患者予以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康复训练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予以不同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较好临床效果,保证患者身体恢复,具有较大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脑中风;后遗症患者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

脑中风是一种以脑部缺血、出血性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疾患,被称为中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多为急性起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也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伴随着我国生活环境的逐渐改变,脑中风的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对人们日后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虽然近年来医疗技术不断改进,致死率较前减低,但后遗症或多或少仍然存在,如认知程度障碍、语言障碍、偏瘫、吞咽困难等。做好疾病的早期干预,是现代医学界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有效减少中风患者残疾的关键。本文选择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13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n=66)和对照组(n=66)。研究组的66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30例,男性患者36例;最大年龄为70岁,最小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53.5±1.5)岁。对照组的66例患者中有女性患者32例,男性患者34例;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51.5±1.3)岁。对于本研究2组患者及家属均知晓,并且予以支持。对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数据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两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仅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治疗,具体如下。

1)康复训练

①运动功能:训练内容应由卧至走,初始阶段应以被动训练为主,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逐渐转变为主动训练,运动功能训练顺序为床上卧位、卧位转坐位、坐位(平衡、耐力)、坐位转站位、站位(平衡、耐力)、步行、台阶等;②Schuell’s刺激疗法:可利用卡片、口令等方式指导患者完成动作(听理解)训练其认知功能,指导其描述卡片上文字内容加以语言训练。

2)针灸

5次/周,于患侧取穴,如足三里穴、外关穴、手三里穴、曲池穴、三阴交穴、阳陵泉穴、合谷穴、悬钟穴、梁丘穴、百会穴、大椎穴、命门穴、膻中穴、内关穴、气海穴、曲泽穴、肩髃穴等,每穴位施针以补虚泻实为原则,得气后需给予30min留针,中途可行针2次(15min/次)。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增加相应穴位,如语言障碍者加哑门穴、廉泉穴(不可留针,刺入后即刻拔出);吞咽障碍者加哑门穴、水沟穴;口角歪斜者加颊车穴、地仓穴;痉挛者加申脉穴、跗阳穴、照海穴、居髎穴;弛缓者加足三里穴、昆仑穴、阳陵泉穴。

1.3疗效判定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医护人员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将检查数据详细准确记录,就此绘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所得分值越大,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生存质量越低,与之相反的所得分值越小,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响越小,其生存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对132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实验数据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指标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2组患者予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97%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为具体实验数据。

表12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例(%)]

3讨论

脑中风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恢复性,若外界条件达到一定标准,在适宜的情况之下,机体可产生新的神经元,促进脑神经恢复,改善预后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康复训练通过长期规律的功能锻炼,可利于肌群生理功能,唤醒休眠脑细胞,起到建立正确运动思维、重塑脑细胞功能的作用。根据患者后遗症病情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现代研究表明,认知障碍属于“呆病”范畴,针灸前区、额区,可促进患者脑血管扩张,使血流速度加快,改善微循环。针对失语患者,采用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如沟通、发音等,同时,安抚患者心理,对患者恢复语言功能起到积极作用。针灸不但可以改善患者血流变学各项指标,并对脑血流图波幅增高,调整血清脂质代谢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给予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学军.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78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0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