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 1

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白丽君

白丽君(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民医院内蒙古达拉特017000)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1-0242-02

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妇幼保健、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在我院住院的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总结我们对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抢救、护理的对策。

1临床资料(产后出血)

2001-2004年在我院住院产妇,产后出血达500ml以上者。其中在本院分娩20例,外院分娩以产后出血转入我院5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8岁。1例为双胎妊娠,其余为单胎妊娠。分娩方式:剖宫产12例,吸引产1例,臀位牵引2例,顺产10例。出血量:500-1000ml12例,1100-1300ml7例,1400-1600ml3例,≥1700ml3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18例(占72%),胎盘因素2例(占8%),子宫破裂2例(占8%),软产道损伤3例(占12%))。有妊娠合并症10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22例。有产前检查20例,无5例。转归:治愈23例(占92%),死亡1例(占4%),转院1例(占4%)。

2临床资料(失血性休克)

2.1一般资料我院产科2006年6月-2010年6月共出现妇女产后出血性休克20例,年龄25岁-40岁,孕周38-41周,产后出血500-3000ml,初产妇1例,经产妇19例,阴道产14例,占70%,剖宫产6例,占30%,其中4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占20%。

2.2产后出血的原因分类子宫收缩乏力17例,占85%,胎盘因素1例,占5%,软产道损伤1例,占5%,凝血功能障碍1例,占5%。

2.3产后出血的时期在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5例,占25%,胎盘娩出后出血15例,占75%。

2.4预后及转归20例均在紧急抢救治疗与护理下痊愈出院。

3护理

3.1召集抢救人员马上到位,指定1人负责指挥,其他人员分工合作,使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2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把握抢救时机,马上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必要时可用留置针头。密切监测血压、脉搏、皮肤颜色、表情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3.3保持呼吸通畅,有效、及时地吸氧。采用双鼻导管,流量为4-6L/分,吸氧过程应密切观察吸氧的效果,如面色、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恢复顺畅。

3.4用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宫壁血窦闭合。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达到止血目的,按摩同时,可肌注催产素10u。

3.5迅速协助医生边抢救边查明原因,及时、有效地止血,做好各种检查,做好抽血交叉配血及相关的术前准备,出血在400ml以上者应输血。

3.6取平卧位,必要时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回血,注意保暖,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7做好心理护理,绝大多数病人对出血存在恐慌心理,应在做好抢救及护理工作的同时,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对病人细心、热情,解除其紧张心理,使其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生、护士进行诊治。

3.8一般护理产妇产后小量持续阴道出血,助产人员容易忽视。因此要严密观察病情,同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晕厥,手足湿冷,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产后出血,病情稳定后,协助产妇进行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补充营养。

3.9心理护理一旦发生产妇产后大出血,对产妇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会使产妇感到十分恐惧和不安,故我们在进行抢救的同时,应迅速稳定产妇情绪,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0预防感染患者由于产后出血,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另外在施行制止出血的一系列措施中如反复阴道检查和操作易造成感染。所以对产后出血的患者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4急救

产后出血处理原则为:争分夺秒,制止出血,补偿失血,防治休克及预防感染,及时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必要时可行中心静脉置管术,以保证输液输血进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皮肤颜色、表情等。在临床失血性休克早输血、快输血和给足量是关键,积极用晶体液和胶体液,对有心血管疾病者静脉快速输血输液,必须谨慎,以免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的吸氧,观察呼吸是否平顺,产妇面色、唇周、指甲是否红润,注意保暖。

5讨论

产妇产后失血性休克,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是关键,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进行抢救,加强产时产后观察及护理,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