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持续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持续改进

胡放荣,陈满娥,陈元枝,黄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本文受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JGY2019087)、广西高等教育教改项目(2018JGA166)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改项目(JGB201848;JGA201804)资助。

摘要:根据《华盛顿协议》框架下的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结合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三个方面提出了有效的持续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电专业);持续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A

ContinuousImprovementforMajorofOpto-Electronics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underEngineeringEducationAccreditation

FangrongHu,Man’eChen,YuanzhiChen,XinHuang

CollegeofElectronicEngineeringandAutomation,GuilinUniversityofElectronicTechnology,Guilin,Guangxi,541004

ABSTRACT:AccordingtotherequirementsofengineeringeducationcertificationundertheframeworkoftheWashingtonAgreementandthecharacteristicsofOptoelectronic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ty,effectiveandcontinuousimprovementmeasuresareputforwardfromthreeaspects:trainingobjectives,curriculumsystemandteachingstaff.

Keywords:engineeringeducationcertification;OptoelectronicInformationScienceandengineeringspecialty(optoelectronicspecialty);continuousimprovementmethods

1.引言: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光电专业”),是根据教育部2012年9月文件,将原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信息显示与光电技术、光电信息工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五个专业合并而成的工科专业,也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于一体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工科专业。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实践能力强,可从事光电信号获取、传输、信息处理、显示及光电信息应用等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产品设计制造、系统集成与开发、维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

《华盛顿协议》框架下的工程教育认证是当前国际上最普遍的认证方式[1],对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保障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持续改进是《华盛顿协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部分,为了提高光电专业工程教育的质量,为国家输送大量合格的光电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本文从当前光电专业的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环节的持续改进方法。

2.持续改进方法[1-2]:

(1)培养目标持续改进:

培养目标,是指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本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指导性,是本专业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

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促进作用。在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在充分调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多年培养目标实施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

由于当今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很快,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要定期进行修订,一般每三年进行一次培养目标的修改和完善工作。修订前必须去用人单位和本领域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在不违背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的情况下,充分考虑社会和产业界对人才的要求,同时邀请光电领域国内知名大企业的技术专家来参与培养目标的修订工作。

(2)课程体系持续改进:

课程体系是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课程教学内容要能够体现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课程目标也要能够体现对毕业要求的支撑,设置的课程体系要能持支持毕业要求的达成。

本专业依据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了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了通识必修课、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实习实践类必修课程和基础素质、创新创业基本素质教育课程。

我校本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包括: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近代光学、半导体物理、激光原理与器件、光电测量技术、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这些核心课程最能反映本专业特色。

主要专业实验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近代光学实验、光学系统设计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激光原理与器件实验、光电测量实验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综合实验、机械工程训练、电子认知实习、程序设计训练、基础工程设计、专业工程设计、电子工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这些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置不仅要有利于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本专业相关企业的需求。由于社会在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就业市场及其对本专业学生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为了适应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每两年对课程体系进行定期修订,尽量压缩理论性强的课程,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或者实践环节。修订之前,必须派本专业教师去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多的行业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价结构参与,根据企业专家的意见,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修订和持续改进。

(3)师资队伍持续改进:

高校人才引进的主要途径是应届博士毕业生、出站博士后、海归博士或博士后,或者是从其它高校引进的教师,这些人才一般都不具有工程实践背景。为了提高师资队伍中有工程实践背景教师的比例,最有效的方法是:(1)鼓励本专业教师与企业合作,承担企业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通过完成项目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工程实践背景;(2)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兼职,让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工程实践能力;(3)直接从企业引进具备副高或者正高级职称的工程师,让其担任实验课程或者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4)从企业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本专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职,担任实践类环节的教学任务。

3.结束语:

以上措施是我校光电专业准备工程教育认证过程中提出来的,在我校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相关学校该专业准备工程教育认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玲,雷环.《华盛顿协议》签约成员的工程教育认证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5:88-92.

[2]窦东阳,王艳飞,王启立,李小川.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过程装备控制技术课程持续改进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