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观疗法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价值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1

内观疗法对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价值探析

王秀荣

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王秀荣

在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家庭过于溺爱、学校道德教育重视度不够,使他们只愿意接受而不愿给予,对自己得到的一切都认为理所当然,却不懂得感恩于人。由日本吉本伊信创立的内观疗法,强调通过内观,即内省,对人生进行再体验、对恩情再体验、对人生的再定义,使内观者在内观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过去多角度的理解和反省,产生健康人应有的做了错事后的罪恶感、羞耻感,与亲人朋友之间的连带感,这对于他们学会感恩,重建自身的道德价值体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社会转型期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变化

首先,家庭教育的错位和对德育的忽视。大多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和过高的期望,使得对快乐、幸福看得较重,在贪图享乐的同时,却忽略了自身道德体系的构建,很多人产生了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和物欲主义行为,并在日久生成的习惯中把父母的这种服务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的事,对父母操劳的感激日渐减少,却被宠成霸道、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的小皇帝,只知索取不知回报。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中,我们以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代替德育教育,教育异化为政治的工具,失去了它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应有的作用。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校迫于升学的压力,还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考察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也不利于青少年健康道德价值体系的建立。

再次,社会价值体系变革的挑战。中国社会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全面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不仅影响着传统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而且波及到社会中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尤其在社会价值体系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当代青少年崇尚自由、自立、自强,强烈要求自己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要求摆脱心理和行为上的依附性,要求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个性、价值和尊严,有自己的人生目的和追求。另一方面,青少年的个人主义和现世化取向日趋增长。他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安宁,追求自我的幸福和快乐,有功利化倾向,青少年普遍对自己所承担的社会角色丧失信心和诚心,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二、内观疗法对青少年健康道德价值体系建立的积极作用

第一,内观疗法可以提高青少年的感恩意识。与西方接力式的家庭养育模式不同,中国是反馈模式。这种模式实质是一种代际互报关系,它保证了父母在丧失劳动能力之后,仍然能有所养,安享晚年。反馈模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与实际情况。青少年应该认识到权利与义务是对等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青少年通过内观,回忆父母为自己做的事,自己给父母带来的麻烦,就很容易发现父母对自己伟大、圣洁的爱,而自己不仅很少给予父母回报,还给他们带来了如此多的麻烦,这样首先是产生内疚感,接着内疚感就转化为对父母以及其他人的感恩意识。进而能够认识到,回报父母的最好方式是好好学习,全面发展自己,有事业、有前程、报效祖国,回报父母。

第二,内观疗法可以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基础,是渗透性最强的社会规范,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美德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内观的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内省激发内心的愧疚感,提升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内观者在内观时从回忆最亲近的人给自己的关照入手,调动感情进入操作程序。内观过程中被爱感、连带感、喜悦感、羞耻感、成就感、解放感等被充分调动出来,打破顽固的自我中心认知立场,觉察到自己给别人回报如此之少,激发、增强内观者报恩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只有青少年的心中有了责任感,他才会用感恩的目光和语言同父母和其他人交流,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