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初探

姜珍月

姜珍月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实验小学262707

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也成为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对解决问题的理解

解决问题从广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从狭义理解是指综合地、创造性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联系实际的问题。它最显著的特点是工具性和应用性。解决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

二、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及优势

以往的应用题教学主要是根据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用文字、语言、图形叙述出一些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四则运算求出未知数量的数学题。而解决问题教学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题材选择更加开放,信息资源更加丰富,表达形式更加生动活泼。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

1.教学内容安排。应用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是采用独立式,教学目标中把应用题独立提出来。而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则采用分散式。内容丰富,信息量大,问题多样,答案不唯一。要求学生具有独立见解和创造性,以便学生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

2.问题呈现方式。应用题是以文字形式呈现,形式比较单一,对学生的吸引不大,特别是低段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而解决问题具有开放性,主要有纯图片、半文字半图片、纯文字的。信息内容以关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贴近学生的现实,信息趋于多样化和开放性,让学生主动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兴趣和探索热情。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具有以下三个明显优势。

(1)体现学生探究性学习。

(2)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不是简单的代入公式,它需要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才是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相关的教育理论将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1.创设情景,收集信息。教师开始上课时,可以借助主题图或教学课件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当学生汇报后,教师引导学生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观察汇报也能为解决问题提供认知的基础,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

2.小组协作,探究问题。当学生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让每个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策略,还可以通过小组内的共同探究和交流,并形成初步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中去及时获取信息,适当加以引导和调控。具体如下。

(1)个人或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可以采取讨论、实验等方法自觉矫正错误,逐步得出结论。

(2)教师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回顾探索过程,指导解题策略。

3.交流评价,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组织学生进行有成效的数学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路,理清思路后,让学生独立选择算法。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进一步归纳整理算法,最后通过集体交流,明确算法。具体如下。

(1)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研究成果。

(2)各组成员认真倾听相互评价,表示赞同、反对,开展有竞争的合作。

(3)组织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的想法,发现新的思路、方法,及时扩散,并给予及时评价和指导。

4.巩固方法,拓展思维。学生掌握了方法,还要在不断练习应用中深化理解。在这个环节中安排一些基本题,让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解答,以达到巩同应用的目的。也安排一些发展性习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具体如下。

(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好练习,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

(2)学生人人完成基础题的练习,低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综合题,中等生在完成综合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提高题,优等生三种练习都完成。

四、在实施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产生合作交流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当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很清晰时或者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有创新意识的方法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而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一方面鼓励他们主动与同伴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要让其他学生主动关心他们,为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帮助。从而加深对问题本身的认识和解题方法的理解,有助于解题策略的形成。

总之,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让我们从低年级开始,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好数学,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和知识技能共同进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