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

晏金芳

晏金芳

(灵璧县冯庙镇卫生院2342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0例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保健护理服务的同时,积极开展产后家庭保健服务。记录产妇静息状态时心率(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BS)、产后7d乳胀和产后心理状况,以评价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身心状况的改善价值。结果:观察组HR和SBP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S为4.24±0.5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t为5.363,p<0.001)。观察组产后7d乳胀Ⅰ°有98例(78.40%),Ⅱ°有24例(19.20%),Ⅲ°3例(2.40%),乳胀Ⅰ°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Ⅱ°和Ⅲ°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周、产后4周、产后6周的EPSD得分分别为5.36±3.04、4.02±1.38、3.24±1.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保健护理,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可以有效的避免产妇产后BS的提高,改善产妇乳胀状况,并且促进产妇心理状况恢复,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产后家庭保健服务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73-02

产妇产后身心状况是妇产科护理关注的主要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有不断提升的趋势,因此强化产后保健对于产妇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1]。产妇产后以居家休养为主,有必要加强产后家庭保健服务[2]。我院近年来通过积极开展产后家庭保健服务,较好的改善了产妇产后身心状况。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产妇共500例为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其中: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27.6±4.4)岁;孕周36-41周,平均(38.8±2.9)周;初产妇194例,经产妇56例;自然分娩123例,剖宫产127例;新生儿男132例,女118例;新生儿Apar评分均>8分,体重>2500g。对照组年龄22-37岁,平均(27.2±5.2)岁;孕周36-42周,平均(39.2±3.5)周;初产妇196例,经产妇54例;自然分娩126例,剖宫产124例;新生儿男130例,女120例;新生儿Apar评分>8分,体重>2500g。两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保健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家庭保健服务。在产妇出院1d后,每日定时上门或者电话访问产妇及新生儿情况,根据产妇和新生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康复和喂养方案。开展健康指导和心理支持,缓解产妇及家属的的不适心理。要求产妇及时返院复查,以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静息状态时心率(HR)、收缩压(SBP)、空腹血糖(BS)、产后7d乳胀和产后心理状况。其中:空腹血糖每日7时测定。乳胀分为3度,Ⅰ°为正常,硬度似触唇;Ⅱ°为中度胀痛,似触鼻尖;Ⅲ°为重度胀痛,似触额头。产后心理状况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心理测定量表(EPSD)测定。总分为30分,得分越高,产后抑郁状况越严重。分别于产后1周、产后4周和产后6周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使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R、SBP和BS比较

两组HR、SBP和BS比较见表1。观察组HR和SBP分别为79.6±13.4次/min、123.5±16.2mmHg,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S为4.24±0.5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t为5.363,p<0.001)。

表1两组HR、SBP和BS比较

组别HR(次/min)SBP(mmHg)BS(mmol/L)

观察组79.6±13.4123.5±16.24.24±0.56

对照组80.3±11.7124.2±14.35.67±0.73

t值0.7820.7435.363

p值0.5360.5540.000

2.2产后7d乳胀情况比较

观察组产后7d乳胀Ⅰ°有98例(78.40%),Ⅱ°有24例(19.20%),Ⅲ°3例(2.40%)。对照组产后7d乳胀Ⅰ°有51例(40.80%),Ⅱ°有64例(51.20%),Ⅲ°10例(8.00%)。观察组乳胀Ⅰ°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Ⅱ°和Ⅲ°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产后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产后心理状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产后1周、产后4周、产后6周的EPSD得分分别为5.36±3.04、4.02±1.38、3.24±1.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产后心理状况比较

组别例数产后1周产后4周产后6周

观察组2505.36±3.044.02±1.383.24±1.65

对照组2506.52±3.736.31±2.756.12±2.24

t值5.72913.75417.306

p值0.002<0.001<0.001

3讨论

改善产妇产褥期的身心状况一直是临床重视的内容。尤其是近年来产后抑郁发生率不断提升,严重的影响了产后康复。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产妇具有突出的意义。传统的护理强调在院护理,忽视了家庭护理的重要性[3]。相比于其他疾病患者,产妇在家休养的时间较长,一般而言在30-40d之间。因此,强化产后家庭保健服务无疑是改善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的一个有益思路。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观察组HR和SBP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BS为4.24±0.5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t为5.363,p<0.001)。观察组产后7d乳胀Ⅰ°有98例(78.40%),Ⅱ°有24例(19.20%),Ⅲ°3例(2.40%),乳胀Ⅰ°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Ⅱ°和Ⅲ°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周、产后4周、产后6周的EPSD得分分别为5.36±3.04、4.02±1.38、3.24±1.6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研究结果提示了强化产后家庭保健护理,可以避免产后低血糖的发生,并且改善乳胀状况和产后心理状况,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该结果证明了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事实上,目前的研究认为产妇产后恢复不仅与产妇本人的生物学因素有关,还受到了社会、家庭因素的影响[4]。家庭保健服务将在院护理拓展到家庭环境之中,可以有效的改善产后以及家属产后专业知识的匮乏状况,并且专业的保健服务还可以消除产妇的不适心理。同时,近年来的产妇以80后群体为主。这部分群体生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普遍较弱。他们不能很好的适应产后的各种改变。尤其是喂养新生儿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工作,心理状况难免变差。因此,开展实时的家庭保健服务就十分必要。

综合本研究的结论来看,相比于传统的保健护理,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可以有效的避免产妇产后BS的提高,改善产妇乳胀状况,并且促进产妇心理状况恢复,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雪玲,李红梅.产后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41-3243.

[2]黄凤友.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后新生儿健康状况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4):112-113.

[3]覃桂荣.新模式产后家庭访视对产妇产褥期身心健康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9):20-212.

[4]单鸿杰,钟秋连,曾湘岚,等.产后家庭保健服务对产妇产后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J].现代护理,2011,20(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