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分析

张登芳

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山东济南250013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实验组(n=70),分别对其进行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40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隐匿型冠心病,实验组的确诊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71%、4.29%,其与对照组的确诊率87.14%、敏感度80.0%、特异度20.0%比较,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可将其作为理想检查方法全面推广普及。

关键词:常规心电图;高频心电图;隐匿型冠心病

隐匿型冠心病在临床中又被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其属于客观表现为心肌缺血,但实际上心肌缺血症状并不存在的一种心脏疾病。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如果不及时对隐匿型心脏病进行治疗,患者5年内心肌梗死、急性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危险性会明显增加。故尽早发现和诊治隐匿型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最佳方法,但这项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且操作复杂,不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1]。近年来心电图在临床诊断隐匿型冠心病工作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中最常用的两种检查方法为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为评定和比较二者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分析和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符合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70)和实验组(n=70)。对照组男38例,女32例,患者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56.9±5.7)岁。实验组男37例,女33例,患者年龄27-68岁,平均年龄(57.5±5.6)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组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麦迪克斯牌心电图仪。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之前叮嘱患者保持10min左右的静坐休息状态,选择平卧位,将所有心电导联头安装好,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使其保持平和稳定心理,将心电图仪打开,并将心电图仪增益调整至100mm/mv的速度,调整走纸的速度至25mm/s,采用威尔逊导联法完成心电图的相关检查。实验组进行高频心电图检查:检查方法与对照组相同,对于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如果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均显示QRS波群上切迹的总数在12以上,则表示存在隐匿型冠心病。完成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检查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方法为两组患者进行检查,并将其作为判断两组检查结果的依据。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确诊率、敏感度、特异度进行观察记录,其中的敏感度为真阳性例数和总例数的比值,特异度为假阳性例数和总例数的比值,组间进行统计比较。

1.4统计学评析

选择统计学软件包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所有相关数据,检查结果使用百分率(%)加以表示,组间统计比较行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40例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隐匿型冠心病,实验组隐匿型冠心病的确诊率与对照组隐匿型冠心病的确诊率、敏感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数据对比见表1。

3讨论

隐匿型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近年来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状态,且年轻化趋势明显[3]。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方法因为具有创伤性、操作繁琐和价格高昂等不足,临床推广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当前临床首选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判断患者有无罹患心脏病,但在实际的心电图临床检查期间,心电仪为更准确的获取和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波形,会将部分高频小波自动过滤出去,而这无疑会导致部分心脏心电图的高频信号发生丢失,进而对诊断结果产生不良影响,正因为这一机制上的缺陷,使得心电图在临床检查工作中的应用也出现了明显的短板和限制。常规心电图虽然对大范围心肌坏死、缺血或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若患者患有严重的冠心病,但临床心脏病症状并不典型,或患者是发病时间比较短的老年群体,常规心电图的敏感性会答案降低,误诊率较高,甚至会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4]。相关文献报道[5],冠心病患者选择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最终得到的检查结果显示准确度、特异度和敏感度仅在55%-60%范围内,这足以说明,常规心电图尽管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同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但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作用并不是十分突出。而高频心电图是在常规心电图的前提下逐渐改进和优化而来,其可将细微的、高频心电图表现针对性的呈现出来,使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准确率得到显著性提高。除此之外,高频心电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比较高,且价格并非十分昂贵,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6]。根据本组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患者的确诊率、特异度和敏感度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这足以说明,在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比较上,高频心电图比常规心电图更具优势。虽然在诊断其他心脏病应用中,高频心电图同样存在局限性,但应用过程中临床医师以患者的病情需求合理选择诊断方法,对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确诊率、避免误诊为其他类型的心脏病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高频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可将其作为理想检查方法全面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王利民,都雯.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42-5043.

[2]杨艳梅,李俊领,高深等.用高频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准确率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08(16):47-48.

[3]邱荣荣,高岩萍,李录等.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药,2016,29(1):110-112.

[4]单若营,齐兵,王明颖等.常规心电图和高频心电图在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23):30-31.

[5]邓会明.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27):66-66.

[6]郭冰,朱红梅.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7,11(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