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方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7-17
/ 2

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方法探讨

游桂荣

游桂荣(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中段泰山医学院2710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然后归纳了药物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基本原则,最后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物化学教学创新型人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7-0106-01

一、引言

传统的药物化学教学显露出不适应创新型医药人才培养的弊端。第一,学习目标存在问题。尽管药物化学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中包含了能力及创新教育等方面的目标,但实际状况是,用以单纯药物化学知识和技能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第二,药物化学教学方法存在问题。一是“填鸭式”教学方法仍占主要地位。在教学中“满堂灌”的情况十分普遍,我们所看到的也是最流行的教学方式是讲和听。第三,不注重课堂药物化学教学艺术的把握与运用。教学中只注重药物化学知识的严格性、系统性、科学性,忽视了教学的艺术性。第四,是不注意进行药物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型药物人才具有的重要意义。因此,提出进行药物化学试验和多样化的探究与学习,从而以对学生从事药物化学学习进行有效指导。

二、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重要性

1)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要实现这一战略,必须‘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这也正是高等教育的使命所在。”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他们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始者、新路径的引领者。

2)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中的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要求。药物化学人才培养改革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我国药物化学人才培养改革凸显了二个基本转向。第一,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课程不再被看成“跑道”而是被看成“在跑道上跑的过程”,即药学课程从静态的知识的结论转向动态的知识的体验,既能获得知识和技能,又能体现药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还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从封闭转向开放。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学生要主动地从事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可见,实现创新型药学人才至关重要。

三、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基本原则

目前药学专业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例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面向2l世纪教材,各高等院校药物化学专业使用的教材,各高院校等校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编写的辅导教材也比较多。因此,药物化学专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指明主要教材,兼顾其他教学材料为辅,吸取其他教学素材的精华,明确重点、撰写好教案及讲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药物化学教学中,讲精教材的引论部分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很有帮助。例如:在讲述药物化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基础上,突出讲解药物化学的核心地位和关键作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讲解吗啡时,可以提问:吗啡的性质稳定吗?引导学生通过对结构中的酚羟基进行分析,酚羟基为供电子取代基,导致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加大容易受氧化剂进攻而被氧化为有色物质,如N-氧化吗啡和双吗啡。双吗啡可产生毒性,因此吗啡在包装和贮存中应调整溶液到酸性条件下pH3~5,加入稳定剂,密封避光冷暗处保存。要让学生自己找答案,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疑问。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关联,教学活动不应该与实践活动脱离。因而药物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采用直观明确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讲解镇痛药的代表性药物美沙酮时,一是要讲解它的结构、鉴定、代谢等一般代表性的内容,还要讲解该药物的发展:使用专业软件绘制三维分子模型进行展示,最后总结该类药物受体可能的药物的关系。又如:在讲解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在稳定性不相同的地方时,通过展示盐酸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化学结构,让学生在其中找出结构的异同点,最后能够得出答案:利多卡因结构中有两个甲基构成位阻,难水解,所以比普鲁卡因要稳定。学生通过观察、辨析、比较、判断会很快找出异同点。

四、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新的教学模式

1)演示型教学模式。演示型模式是指在药物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自制的药物化学课件、络资源共享素材,并且利用适当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辅助药物化学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演示型模式是信息技术与药物化学整合的最初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这种模式是针提到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而提出的。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开设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即从药学资料的查找、方案的选取、仪器的选择、安装、以及药品的配制、得到的精确数据、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均要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活动中,教师仅起指引导作用。例如,设计性实验“外消旋体扁桃酸的合成”的开设,学生从药学资料中查找到,扁桃酸是药物合成中间成份,其自身具有较大的抑菌作用,可口服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报道的外消旋体扁桃酸的合成方法。让学生从原料价格来源、操作难易程度及环境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2)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式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前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下,围绕某个药物化学问题展开探索、质疑和合作交流、自由表达的活动,并将自己所掌握知识应用于解决药物化学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中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教材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不单单是教师的讲授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第一步,在药物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始阶段就要创设出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情境,形成充满科研环境的良好教学课堂氛围。第二步,发现提出问题。教师在创设的药物化学情境中引导学生逐步向问题接近,让学生自主发现并主动提出药学问题,当学生的思路出现偏离时,要进行引导而不能进行扼杀。第三步,分析探索药学问题。在最后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如学生在微机上应用软件动手操作、登陆著名网校、浏览药物化学教育网站、利用搜索引擎查找药学信息等。教师在最后阶段要加强对学生探究学习的指导,并在恰当的时机给予适当的提示和讲解。

3)研究性学习型模式。目前,在高校课程中刚刚开展起来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药物化学问题出发提出和确定研究专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网络资源信息,自主获取知识、应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具有初步科研性质的学习活动,适应于这一学习活动的教学模式称为研究性学习型教学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药物化学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药物化学角度出发,在学习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发现的药物化学问题;另一类是不从药物化学角度出发,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把问题转化为药物化学问题,并运用药学知识和方法加以解决。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整个实际研究过程,领悟和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五、结语

近年来,药学和信息科学不断发展并相互促进,为药物化学方面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药物化学学科是药学领域的领头学科且长期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应及时对药物化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把相关学科渗透到药物化学之中,真正实现创新型药学人才的培养。我们通过长期的药物化学教学活动,意识到药物化学教学方式的调整,应符合现代化的药学人才培养要求。教师应在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程超,宋兴华.薛艳药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广州化工,2011(2)31-33.

[2]董玉,解红霞.李春燕少数民族地区天然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基础医学教育,2011(9)24-26.

[3]杨利敏,武利强,马伟伟,张永森浅.谈药物化学教学改革.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0)8-10.

[4]徐得锋。李绍顺.药物化学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盯.药学教育,2008,24(5)42-43

[5]杨宏健.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创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1)135-137

[6]何纯莲,赵冰清.实施开放实验教学,创新实验教育模式[J].药学教育。2006,22(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