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肢体残疾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 1

1例肢体残疾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护理

王正华尹跃美

王正华尹跃美(湖北省襄阳市安定医院441052)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9-0346-02

【关键词】肢体残疾流浪精神病护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精神病患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流浪街头,这些患者对社会可构成威胁,在精神症状的作用下出现破坏公共设施、冲动伤人等行为,还影响市容市貌。本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收治精神疾病的专科医院,担负着收治由救助站、110送来的此类病人的重任,本院共收治流浪精神病人400多例,但伴有肢体残疾的病人仅有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患者女,27岁,左前臂缺失,右后颈部有一长约3cm的切割伤口。

1.2入院前临床表现该患者于2013年5月15日14时入住市幸福宾馆时与该宾馆工作人员发生冲突,拿玻璃划伤自己颈部,并有跳楼,爬电线杆等怪异动作。

1.3入院后临床表现否认自己有病,不服从病房管理,易激惹,有撞墙行为,藏药行为,拒食,冲动伤人行为。

2护理体会

2.1入院护理该病人右后颈部有伤口,入院后予以消毒处理,碘伏擦拭后再涂烧伤1号,给病人洗澡,更衣,剪指甲,认真做好四测工作及体格检查,查看躯体是否完整,及时和医生沟通,并在护理病历和交班报告上准确详细描写,填写护送相关人员资料,并由当地派出所签字盖章后方生效。

2.2生活护理该病人因左前臂缺失,所以生活护理要加强。护士给病人洗澡,洗衣服,剪指甲,梳头,经期需协助更换卫生巾,保证病人身上无异味,清洁卫生。洗澡时避开伤口部位,以保持伤口干燥,早日愈合。

2.3饮食护理该病人因否认有病,所以刚入院时拒食,护士便耐心的开导,无效后遵医嘱鼻饲牛奶,输液。在病情稳定后,工作人员便将饭菜端到病人面前,让其自己吃,以保证营养。

2.4服药护理护士熟记病人的容貌及特征,发药时做好三查八对工作。服药后检查患者口腔,以保证服药到胃,并让患者在工作人员的视线之内,避免其吐药,引呕,以保证药物疗效。密切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观察心率的频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护士应认真按时测量病人脉搏,由此判断病人用药后反应。

2.5心理护理病人因肢体残疾,所以孤独、自卑。护士在真诚、尊重、接纳、同情的基础上与病人建立治疗性关系,经常了解病人的感受,给予支持性心理护理。避免谈及与病人肢体残疾有关的词语和内容,维护病人的尊严,要用正常的眼光看待病人,不要把目光长时间停留在残疾部位,让病人和其他病友一起娱乐,打牌,保持其心情舒畅,以便配合医生治疗,早日康复。病人病情控制后及早和救助站联系,使其早日找到家人。

2.6约束护理病人初入院时不安心住院,有冲动伤人行为,撞墙以威胁工作人员,所以为保护工作人员和病人,必要时对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约束时注意松紧要适宜,以伸进一个手指头为宜,定时更换体位,查看约束肢体的血液循环情况,约束时间不宜过长,待病人平静后即解除约束,及时记录约束时间,解除时间,约束原因,并签全名,约束期间专人看护。

2.7精神症状的观察该病人因有自伤史,所以护理上应重点交班,加强巡视,让病人置于护士的视线内,严防消极,满足病人的合理化要求,尽量避免激惹病人,避免出现自伤、伤人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3小结

肢体残疾流浪精神病人,其生活能力显著低于普通流浪精神病人[1],护理上更需要加强生活护理,需要护士付出比平时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从身心各个方面来观察护理他们。严防病人自伤、伤人毁物、外逃等是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护士要有较强的综合判断能力,主动,迅速发现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为病人的早日康复开好头,打好基础,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流浪精神病人的护理要点[J].吉林医学,2010,31(21):3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