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模块式教学模式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职业学校模块式教学模式探讨

宋淑红

宋淑红SongShuhong(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镇江212016)

(Zhenjiang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Zhenjiang212016,China)

摘要:课程形态往往需要通过课程模式的中介,体现某种课程形态的教育思想,具有特定的课程观念和自己的理论架构,有其特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有其特定的开发方法和表现形式。重视课程模式的探索,是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区别,是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

Abstract:Courseformoftenreflectseducationalideasofsomecourseformthroughtheintermediaryofcoursemodelandhastheirspecificcourseconceptandtheoreticalframework,theirspecificcoursestructureandfunction,andtheirspecificdevelopmentmethodsandexpressionform.Payingmoreattentiontotheexplorationofcoursemodel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theoreticalstudyofthevocationaleducationcoursesandthebasiceducationcourseswhichisanimportantfeatureoftheoryofvocationaleducationcoursesandthecoreofthereformofvocationaleducationcourses.

关键字:基础;模块;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Keywords:basis;model;coursedesign;coursereform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8-0243-01

0引言

当今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育模式。每种课程模式,均体现某种课程形态的教育思想,具有特定的课程观念和自己的理论架构,有其特定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功能,有其特定的开发方法和表现形式。我们的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各类技能、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操作工人,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要。通过课程形态的研究能够直接指导课程方案的改革。

1实施“夯基础、抓模块、重实践”的教学模式

夯基础,即在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公共文化科,课程接近普高水平,开设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某专业大类范围内的职业能力分析,将相近的专业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组合和拓宽,构成该专业可能发展方向的宽厚的基础模块,为学生奠定继续学习的基础。抓模块,即从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出发,按某一工种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将课程分类,组成若干模块,根据不同的工种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整,消除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内容偏多、偏难的弊端,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加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若干模块供同一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实施专业分流专修,培养更贴近市场需求的人才。重实践,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能力结构的需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内容相关的实习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保证实验实习设备、场地符合专业要求的前提下,按专业技能培养的要求,独立设置操作性、工艺性强的基本技能训练课题和综合技能训练课题。通过实践的教学使学生取得相应的技术资格证书,达到“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不同类型技术人才的需求。

2课程模式的构思

2.1文化基础板块课程内容为语文、数学、外语。将课程设置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语文以应用为主;数学以拓宽思路培养创新为主;英语为专业服务;不同的年级进行不同的调整。改变过去职业教育中文化课程只限于一学年的做法,使学生有较强的文化基础能力。

2.2社会适应能力板块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自我发展能力和创业意识,为今后职业生涯的生存、竞争、独立工作、人际合作打好基础。主要课程有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社会学基础,增设公关礼仪和现代企业管理等课程。

2.3专业基础理论板块专业基础课程将根据企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削减一些重复、繁琐或者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2.4生产实习板块生产实习课程将依据企业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开设机床操作技能、数控加工技术、模具制作技能、电力拖动、电视机原理与维修等课程,重点讲解车床、磨床、铣床的工作原理及加工方法,同时突出技能实训课程,达到能胜任岗位需要的操作技能。电工专业的重点放在电子技术操作方面。

3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

3.1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课程结构,施行灵活多样的课程编排职业教育要体现技能培训的特点,在课程的选择上应体现以实用知识、实用技能为主干线,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课程的设置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大典》,针对不同的职业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在课程设置时要遵守“夯基础、抓模块”的原则。“夯基础”,就是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课程的内容上要浅显易懂,难度、深度应适当。“抓模块”,就是突出专业课程的灵活性,将专业课程的内容分解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建立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由单一的知识输出者,变成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目前而言,对于职业学校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在生产服务一线解决常规问题的能力,应用各种知识、技能和技术对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实践活动提出新的设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说一说这么简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出一套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

3.2.1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设置灵活的教学模块,“灵活”就体现在内容方面不仅要求模块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还有必要设计一些与学生水平相对应、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能够解决的课题。

3.2.2在教学中,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①注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模块中,教师应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中,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②充分利用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课题的途径、方法、步骤,培养学生正确地分析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当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时,应该指导学生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③充分发挥学生的多种联想,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使学生的知识能广泛地迁移,当提出问题时,让学生把已掌握的知识与当前的课题有机地结合,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专业的知识更新、技术更新、技能更新,能使专业立于不败之地。我校电脑专业为满足广大学生求学的愿望,学校针对学生对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愿望,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在“新”字上下工夫。传统的旧的课程内容严重地阻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所以,大胆去除过时的旧的课程内容,增加新知识、新技术,以满足实际应用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例如我们增加了互联网、电脑绘图、动画制作、网页制作等知识。新老知识的更新是必然的趋势。新知识替代旧知识给专业注入了活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新技术、新技能教学的需要,除了计算机专业对口外引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其它如机械、电工、机电等专业引入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一大革命,特别是视窗、程序设计及应用软件的教学,形象、生动、直观,具体模拟和演示整个操作过程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老师愿意上,学生喜欢听,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