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题”把数学课堂“串”起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让“问题”把数学课堂“串”起来

蒋峰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11102

摘要:新课改下,教科书提供了大量活动探索的机会,这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展示的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也是本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把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问题化,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趣味、合适的问题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情境数学问题的创设问题化评价

一、本文基于的理论基础与指导思想

1.“问题式教学模式”理论。问题式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与问题式学习与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后来的发现式学习等思想有密切联系,同时,它也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找到了更扎实的理论依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

2.建构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问题式教学模式一般采用如下过程:教师依据教学目的设定问题,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教材,思考教师设定的问题,教师逐个提问学生,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有重点、有目的的引导与讲解,对学生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寻求正确的解答,最后教师总结,给出针对性强的题目让学生当堂训练,教师讲解巩固。

二、让“问题”贯穿于数学课堂

本文主要围绕数学的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展开,立足于对“教学环节”进行“问题化”处理,紧扣学生的思维,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创设趣味、形象的问题情境——导入问题。一堂优秀的课从“问题情境”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中情绪处于积极状态,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强调:用真实的情境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以及对原有知识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教师要深入观察学生的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具有一定真实性和现实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

2.预习交流,教师巡查——发现“问题”。一个形象的问题情境导入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思路向四面八方伸展,有的是正确的方向,当然也有同学的想法出现偏差,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3.互动讨论,合作探究——研究“问题”。当一个问题抛给学生后,学生会产生许多思想的火花,不同的学生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这时候就需要学生之间产生交流,把各自的想法说出来,产生碰撞,老师在幕后观察学生的反应,适时给予监控和指导,使新知能够快速、正确进入学生的大脑。

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可采取各种形式,不应拘于单一、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使每位学生畅所欲言的方法都可以用到课堂教学中。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巩固“问题”。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练习时,不仅要照顾全体学生,而且题型多样,紧扣新知,趣味性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练习。学生在做题时不但不感到枯燥乏味反而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能接收到更多更有价值的习题,打破了“齐步走”的局面,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充分得到发展。

三、形成问题化的评价体系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1.灵活运用分组,展开竞争。

2.善于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发学生兴趣。对于一些趣味的问题,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都会比较感兴趣,学生在玩和乐的过程中快速掌握算法的含义。

3.特殊的问题,采用限时机制,使学生有与时间竞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娟问题式情境教学模式研究方案[J],2011,4。

[2]李平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搞好问题式教学[J].太吉河镇中学数学课题组。

[3]张孝梅问题式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