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老师的定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政治课老师的定位

卢春荣

卢春荣河北省遵化市第一中学

【摘要】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的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做出新的角色定位。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者的高度

统一,文章对此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角色定位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提高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教师。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关键是在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深化教改的热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出新的角色定位。作为高校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是学科教师、人生导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三者的高度统一。正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只要做到了三者的有机结合,因势利导,学生就一定能“亲其师”、“信其道”,从而达到“敬而受教”的境地。

一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全面系统地把握学科知识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要精通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要根据学科特点把握教学规律,深入研究相关理论问题,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逐步形成适合自己语言特点的教学风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要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是长期的、复杂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和信息通讯技术及互联网的普及,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由远距离变成了零距离。同时,由于受国际风云变幻和复杂政治气候的影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杂音”、“噪音”也时有出现,难免会给大学生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所选事例要健康向上,要有充分的说服力、感染力,要牢记思想政治课的历史使命和宗旨。

2.熟读原著,努力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理解问题的能力,就必须熟读马列主义主要经典著作,特别是要结合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实际,深入学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以及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对革命导师和领袖的经典著作中的重要理论原理和历史事件要烂熟于心。只有这样,讲课时才能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说理透彻、妙趣盎然,学生才能从心灵深处佩服教师,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3.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要全面认识和了解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中不应回避,要耐心讲解,正确引导。只有关注并讲深、讲透热点和难点问题,学生才会关注和热爱这门学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4.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的知识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知识点繁多,教师要全面掌握,而不能只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性地掌握。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尽情发挥,对自己不感兴趣的知识一带而过,有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属于研究方向之列的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不属于自己研究方向的却讲得很少,像这样的教师对其学科知识没有全面深入掌握,更谈不上优化智能结构,授课内容零散琐碎,缺少严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生自然不会欢迎。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就必须全面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点,做到广闻博览,长期积累,优化自己的智能结构。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得心应手。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学生的人生导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学科教师。

1.大学生在成才路上需要教师的点拨

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碰撞的时代,给大学生造成了很大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少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之前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要有目的的安排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设计好教学方法,这样,在教学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2.教师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责任

近年来,中央多次开会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中宣部、教育部多次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下发文件,提出明确要求。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3.教师有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长期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他们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就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生动鲜活的事例,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和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

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职责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师的职责,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应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当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