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静力压桩施工监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15
/ 2

浅析静力压桩施工监控

盛宝华

关键词:静力压桩施工质量监控

1静力压桩监理控制要点

1.1进行“三审”①审查桩基施工组织设计。②审查桩基施工单位资质和人员上岗证。③审查材料和设备。

1.2桩位监控:①桩位放线复核:水准点的正确可靠性。②进行桩位复核检查验收。③检查控制桩桩位偏差。

1.3成品桩质量监控:①进场成品桩外观检查,②强度检查(桩长、直径、壁厚)(审查厂家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出厂合格证、)③接桩用焊条产品合格证书。

1.4压桩施工监控:①压桩机械性能。②压桩压力。③桩垂直度。④接桩的间歇时间。⑤接桩焊接质量。⑥压入深度。⑦桩位偏差。⑧承载力试验。⑨桩体质量检验。⑩桩顶标高等。检查桩基施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对桩的数量、规格、质量进行监控。

2监控方法、措施及手段

2.1控制方法采取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形式。注重事前控制,以发挥预控作用,防患于未然;严格事中控制,每天巡视检查,并安排监理工程师24小时值班旁站监理,实时监控,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造成既成事实而积重难返;做好事后控制;绝不放过一个安全隐患、质量隐患或不合格项,严把质量验收关。

2.2控制措施采取巡视、旁站、平行检验等方法,使静力压桩工程中所用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性能、质量、施工质量均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规范和施工合同的要求。

2.3控制手段即“一说、二写、三停工、四报告”。一说就是监理发现的问题,先口头指出,要求施工单位改正;二写就是对监理口头指出的问题,若施工单位没有改正,则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或者安全隐患通知单),要求施工单位整改;三停工就是在施工单位仍未整改、继续施工的情况下,征得建设单位同意,总监签发停工令,责令施工单位暂停施工立即整改;四报告就是施工单位拒不整改和停工时,及时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将情况报告建设单位。

3监控技术质量关键要求

3.1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作:

3.1.1认真理解设计图纸,掌握设计意图,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

3.1.2根据现场地质勘探报告了解和掌握工程地质、土层分布和地下水位情况。

3.1.3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施工部署、平面布置、区段划分,选定施工机具、配套设备,检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情况。

3.1.4要求施工单位按设计地面标高进行场地整平,设置临时设施,修建施工便道,将施工机具设备运进现场并安装维修试运转、检查机械、吊具、工具是否完好、齐全。

3.1.5参与和复核施工单位进行的施工放线,定出桩基线,桩位、高程控制点,并督促设置和保护高程和水平控制点。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3.1.6审查进场预制管桩的原材料质量与技术、质量保证资料,严格按规范、标准和设计要求对管桩进行验收,对于不合格的桩材坚决退场,不予使用。

3.1.7审查施工方报验的如下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①三证一书,资质证、营业证、安全生产许可证以及项目法人委托书;②项目经理证书,质检员、资料员、安全员、施工员等、焊工、机械操作工等证书;③项目部质保体系;④主要施工测量仪器应附有关计量部门的检验证书;⑤进场设备报验;⑥进场材料报验(应附质量证明书);⑦所有施工记录表样;⑧施工组织设计、开工报告等。

3.2管桩施工质量监控:

3.2.1督促施工单位对桩外观进行检查,发现桩身有严重蜂窝,掉角和超宽、超深的收缩裂缝以及桩顶、桩尖处有蜂窝、裂缝和掉角的桩严禁使用,并坚决予以退场。

3.2.2复核桩位、审查压桩程序,按照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先内后外的原则确定施压顺序,防止产生位移或偏斜。

3.2.3开始沉桩应轻压,观察桩力、桩架、等垂直一致,始可转入正常。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3.2.4焊接接桩施焊面上应清除泥土、油污、铁锈等,接桩时,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5mm,节点弯曲点高不得大于1/1000桩长,且不得大于20mm。

3.2.5督促施工单位接桩时,在下节桩头上安装导向箍,以便上节桩的引导就位,当上节桩找正后,对称点焊4-6点,加以固定,然后拆除导向箍。

3.2.6焊缝要求连续、饱满、焊缝的宽度和堆高均要符合规范要求,焊接中要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并采取围挡防风措施,确保CO2气体保护焊焊接质量必须符合GB50202-2002表5.5.4-2要求。

3.2.7检查送桩杆上的尺寸标志,以控制桩的入土深度,送桩杆与桩顶的接触面间,应加硬木衬垫并保持密贴。

3.2.8控制管桩垂直度,督促施工单位采用两台互为垂直的经纬仪观测控制管桩的垂直度。

3.2.9严格控制桩顶标高,其允许误差在±50mm,沉桩的平面允许偏差根据基础的不同形式和桩的位置严格按规定要求检查。

3.2.10督促和检查施工单位及时报验工序资料(施工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等),旁站、检查沉桩质量。

3.3技术关键要求

3.3.1桩机就位:静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和移动。

3.3.2预制桩起吊和运输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①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100%才能运输和压桩施工。②起吊就位时,将桩机吊至静压桩机夹具中夹紧并对准桩位,将桩尖放入土中,位置要准确,然后除去吊具。

3.3.3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移动静压桩机时桩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并使静压桩机处于稳定状态。

3.3.4测桩记录:桩在沉入时,应在桩的侧面设置标尺,根据静压桩机每一次的行程,记录压力变化情况。

3.3.5压桩:压桩顺序应根据地质条件、基础的设计标高等进行,一般采取先深后浅、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的顺序。密集群桩,可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进行,并在压桩前排出合理的压桩顺序。

压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静压桩机应根据设计和土质情况配足额定重量;②桩身和送桩的中心线应重合;③压同一根桩应缩短停歇时间。

3.3.6接桩:①本工程优先采用焊接连接方法。②应避免桩尖接近硬持力层或桩尖处于硬持力层中接桩。③采用焊接接桩时,应先将四周点焊固定,然后对称焊接,并确保焊缝质量和设计尺寸。焊接的材质均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件应做好防腐处理。焊接接桩,其焊接件表面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1m左右进行,上下节桩的平面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弯曲矢高不得大于1‰桩长。

3.3.7送桩:送桩时严禁采用工程桩进行送桩,要采用送桩器进行送桩,送桩的中心线与桩身吻合一致方能进行送桩。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孔应立即回填。

3.4质量关键要求

3.4.1施工中应密切关注压桩的压力变化,确保送桩压力达到设计要求,施工中采取标高、压力指标双控,严格执行设计要求。

3.4.2按标高控制的桩,桩顶允许偏差为土50mm。

3.4.3压桩时压力不得超过桩身强度。

总之,搞好桩基监理的关键,是明确各方责任,严格执行标准,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桩基施工质量方面向业主交一个合格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