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润泽共同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3

书香润泽共同成长

林燕青

林燕青浙江省玉环县城关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强化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成为改革语文教学、积淀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也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读书不仅可以使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使人明理,为人导航。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关键词】培养读书习惯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1-0044-02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唯有读书方宁静,最是书香能致远。一本好书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股无形的力量,沉浸其中会引领人们流连在精神的花园中。看着班上的一些孩子在课间的时候,还拿着喜爱的书坐在图书角里细细品读的情形,笔者真的开心极了,他们爱看书了,这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现在,同学们几乎把阅读当成了一个习惯,像吃饭、呼吸那样,成了一种需要。

记得当初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那是在他们二年级的时候。当时发现孩子们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无法品尝到阅读的快乐,于是笔者做了一项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良好的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孩子们对课外阅读缺乏浓厚的兴趣,没有真正认识到读书的好处,缺乏有益的书籍,把课外阅读当成了一种负担等。为此,笔者把“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作为重要目标,把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一取得统一的思想认识

随着各方面学习条件的改善,“读书”受重视的程度日益加深。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读书气氛已有几分。可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家庭方面,主要是提高家长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营造书香家庭重要意义的认识,以赢得坚实的后盾。因为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良好的教育从家庭教育开始,因此学校应该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特点、任务,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学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学生方面,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情绪能激发学习兴趣。鲁迅先生曾说过:“凡嗜好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是这样,他在每一页里,都有着深厚的趣味,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一般来说,积极、和谐的群体氛围和风气对个体有极大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努力建设和谐的班级群体,积极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促进落后群体加入到读书的行列。

教师方面,主要是统一认识,统一行动。通过会议学习、专题讨论、日常监督等方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机会享受学习、享受阅读。

二营造浓厚的书香环境

我国教育家谢觉哉曾经引用古人说过的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其原意虽然是为了说明择友之道,借用来表明班级书香环境对人的影响,也是很能说明问题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书香环境犹如点点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环境建设贵在润物无声,贵在熏陶感染,贵在潜移默化。

1.制定读书行动计划

提出了“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的中心口号,在营造书香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口号对全体学生的影响。“读一流书,做一流人”、“读一本好书,交一个好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声琅琅,伴我成长”……一句句口号是那么鼓舞人心,作用不可小觑。

2.让班级中的每个角落都能说话

笔者在班级中建设了以下阵地:

(1)温馨话语栏:轮流张贴读书名言,做到每月更新一次,如3月份“读书有三到,渭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诵浪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4月份“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等等。

(2)大师风采栏:简介国内外著名作家的生平,佳作赏析,每周一期。通过这种渠道,能更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中接触过的作者,了解更多的作品,汲取更多的文学营养。

(3)读书生活栏:展示读书收获、读书感言以及精彩片段摘录。读了书,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想法要找人倾诉,通过这个平台,给学生提供交流思想的机会。

(4)成果展示栏:展示习作、获奖作品、获得的荣誉,以此激励学生,增添勤奋读书的动力。

(5)图书角:开展了“存二读百”活动,收集学生自己读过并附有读后感的书本,使班级每学期图书角存书都达到200多册。班级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保证每天每个学生书包里都有一本书。丰富的书源,为学生增加了精神食粮。每个班级书架上图书琳琅满目,孩子们享受文化大餐可以做到唾手可得。每个书架都设计了响亮而动人的名字:“智慧泉”、“金钥匙”、“三味书屋”等。

(6)成长记录: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地方,记录学生各个时期的读书成长经历,包括已读字数、感言篇数、习作篇数、获奖篇数、积分情况等。此栏重在让学生形成良性竞争,在默默地比试中,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

3.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自古以来,有学识的人都主张多读书,认为读书能明目、清心、益智。清代诗人萧伦谓写有《读书有所见作》诗:“一日不读书,胸臆无遐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歌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事实也是如此,因此只有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书的海洋中尽情畅游,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实施有效的阅读指导

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语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老师们利用材料,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1.选读法

即根据自己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读书。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一些课外阅读的诗文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平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进行阅读。

2.摘读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并背诵内容或名言佳句。抄写的经验古已有之,时间证明,摘抄美文,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并能促进学生对课外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创作法

即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大胆改写或补充。通常所做的续写、改编、想象等都是一种创作。学生其实是极喜欢创作的,让学生进行创作,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4.主题式阅读

即围绕某个主题,搜寻各种体裁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阅读。如在欢庆“神七”上天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以倡导科学精神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在学了“介绍自然景观”单元之后,我们可以开展以赞美祖国壮丽山河为主题的阅读活动;在学习“爱”主题单元之后,推荐阅读《爱的教育》等一系列文章。

5.跟踪式阅读

即学了某个著名作家的文章后,广泛阅读其另外文学作品。如学了老舍的《猫》后,建议学生阅读《养花》、《老舍杂文集》;学了英国作家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之后,建议学生阅读其童话《忠实的朋友》、《王尔德童话故事》,小说《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

四开创缤纷的阅读天地

1.创设“三读”

(1)晨间交流读。“一天之际在于晨”,我校积极倡导实验班学生在晨间相互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晨诵指导。

(2)午间休闲读。每天午饭过后是学生们最开心的午间休闲时间,此时,我们将所有的读书阵地全都向学生开放,学生喜欢到哪儿就到哪儿,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读书已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同时每个星期至少两天,教师到班级对学生进行午读指导。

(3)睡前放松读。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我们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这既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又能放松一天紧张的心情,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建立班级读书会

班级读书会就是要让每一个孩子一步步地走进经典里去阅读。同样是长大,由经典相伴就会不一样。班级读书会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全班共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而后由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空间与学生共同交流、分享读书体验的一种读书方式。班级读书会包括了选书——阅读——讨论这样一个完整过程。课前,由老师或同学确定共读的一本书,学生要阅读整本的书籍和作品,在班级读书会的课堂上,老师通过和学生平等的讨论,激发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每学期共读两本经典名著,读书、讨论、总结、提高,探讨班级读书会的有效形式。

3.发挥网络作用,拓展阅读空间

在扩充班级图书角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将阅读拓展到一个更广义的范畴。开展网上读书、网上荐书、网上交流活动,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

4.开设丰富的读书活动

有计划地举办班级读书会、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看报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辩论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组织“书香家庭”、“书香少年”评比,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提升学生读书质量。举办“书香伴我成长”、“让读书成为习惯”、“我读书我快乐”为主题的系列读书节活动,开展“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读书征文竞赛和手抄报评比活动。

5.建立读书活动评比激励机制,促进读书活动深入

开展读书活动绝不是一项急功近利的工作,建立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形成制度,有助于读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和向纵深持续。为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兴趣,开展“书香少年”的评选活动,评选古诗文考级优秀学生,并将阅读与学生的争星活动挂钩,每月评选班级的“读书小标兵”,尝试采用活动评价、作品展示、读书记录卡等形式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让学生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积累自己的阅读收获。

笔者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措施:(1)单项先进的评比。善于讲故事的评为“故事大王”,诵读古诗最多的评为“小诗圣”,擅长写作的评为“习作大王”,阅读进步快的评为了“希望之星”,读书笔记写得好的评为了“金牌读书笔记”;(2)综合评比。读书摘录卡满10张奖一个阳光笑脸,积满5个阳光笑脸就可以获得“读书小标兵”激励卡。这样,孩子们兴趣浓浓,你追我赶,看书看得不亦乐乎,班级里掀起了一阵又一阵读书的热潮。

读书,使情趣得到陶冶;读书,使生命得到润泽。我们坚信在“创建书香班级,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理念的指引下,读书活动继续探索,不断深入,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打造一片更广阔的天空,使学生在阅读中成长!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02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4]用阅读引领学生成长——深圳教育报

[5]钟启泉.校本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周益民.上读书课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冯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