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综合治疗的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癌痛综合治疗的进展

孙岩岩1李卉2巴亚力格2苏丹2

(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

(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7)

【摘要】癌痛给大部分晚期肿瘤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个方面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实施更加规范、有效的疼痛综合治疗手段,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癌痛的治疗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非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03-01

癌痛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的定义为实际存在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5大生命体征[1]。目前我国癌症的发病率为285.91/10万,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恶性肿瘤[2]。患者癌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随着癌症患者病程进展和治疗的推移而随之增加。因此,有效控制癌痛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1.癌痛的评估

NCCN成人癌痛指南强调疼痛评估是疼痛治疗的基础,强阿片类药物是癌痛治疗的基石,强调弱化二阶梯、规范安全用药。对癌痛控制最关键的步骤首先是对癌痛的正确评估,癌痛评估是有效止痛治疗的前提,也是疗效评判的标准。

癌痛的评估原则是:“常规、量化、全面、动态”。对首诊患者进行疼痛的初筛;对癌痛患者进行癌痛程度的评估,根据疼痛的程度将其量化评估,以更精确了解疼痛程度,有助于使用合适的止痛药物及调整药物剂量;了解癌痛患者相关病史、疼痛史、患处疼痛的强度、类型、时间因素、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对癌痛控制的期望值等;在癌痛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爆发痛次数、癌痛减轻及加重因素、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进行动态评估。

2.药物治疗

2.1三阶梯止痛

WHO因而把规范性治疗癌痛列为癌症综合防治规划的四项工作重点之一。止痛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疼痛由轻到重的顺序选择,第一阶梯,轻度疼痛选用非阿片类药物治疗,即对NRS评分1~3分的患者主要选用非甾体类的止痛剂。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以可待因为代表,替代药物有双氢可待因、曲马多等,并可与非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第三阶梯,疼痛控制差或疼痛NRS评分≥4分的中重度疼痛,则选择强阿片类药物。

2.2化学药物治疗

目前研究认为癌痛的产生与以下原因有关:肿瘤直接压迫刺激神经、痛觉敏感组织;肿瘤细胞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或炎性细胞释放致痛物质以及破骨细胞持续活化而诱发传入神经敏化;化放疗、手术治疗造成新的疼痛区(源);癌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另外机体免疫细胞(分子)等也在癌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治疗肿瘤是消除癌痛的根本方法,对于肿瘤晚期患者以及一些非手术适应症患者,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同时应选择针对病因的化疗,例如化疗敏感性的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等。

3.非药物治疗

目前癌痛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脉冲射频治疗、放射治疗、物理、心理学疗法、患者自控镇痛、手术、介入、神经毁损治疗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单独使用,或联合应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与最低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维持“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下面仅对脉冲射频治疗进行详细赘述。

通过脉冲射频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缓解癌痛患者的难忍之苦,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使晚期癌痛患者得到新的有效治疗。

4.癌痛规范化诊治的影响因素

4.1医护人员方面

首先部分医护人员对癌痛的评估不到位,对患者的主诉缺乏重视,不知晓患者疼痛的原因、临床特征、类型、性质及程度;对患者疼痛的动态评估重视程度不足,未能根据患者出现的爆发痛次数及时调整药物;出院后未进行规范随访;不注重医患评估的同步性。另外对止痛药物的不良反应重视程度不足,对疼痛知识的宣教不到位。

4.2患者方面

患者依从性差,大部分癌痛患者对癌痛的认识不足,缺乏对癌痛三阶梯规范化治疗的认知,影响癌痛治疗。

5.展望

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发展更新,癌症患者的疼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癌痛的规范化管理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的共同努力。在加快研制新型药物保证癌痛患者规范治疗的同时,更应重视综合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的方法,这可以有效降低止痛药的使用量,从而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非药物相关辅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较少,缺乏循证医学的科学依据。综上所述:癌痛发生率高,产生机制复杂,治疗方法多样,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是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存的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因此癌痛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至关重要,需要系统掌握和不断学习癌痛治疗专业知识,遵从规范化治疗原则,进行更多止痛药物及止痛方法的研究。而且癌痛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涉及心理、社会、经济等因素,需要社会多方的重视与支持,将癌痛视作一项事业,建立完善的癌痛规范化管理体系,培养大批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对癌痛进行控制与管理,让癌痛治疗走向癌痛管理,从而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参考文献】

[1]潘钢火,鲁晓明.中国癌症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第1期2016年2月.

[2]孟志强,于尔辛.癌痛的治疗和中医药的作用[J].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408-409.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基金项目(201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