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习练化激趣授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1
/ 1

养习练化激趣授法

张应贤

——在美术特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张应贤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735100

摘要:如何把对缺乏理想,缺乏自信心,对绘画还没有产生兴趣的孩子,培养成符合美术高考要求的考生。笔者认为应该首先从德育入手,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渗透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运用自己的真情,融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喜欢老师的课堂,喜欢绘画这门学科,进而从被动转化成主动,通过课堂教学过程,渗透德育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绘画自信心兴趣德育渗透

我校是一个“合格+特长”的特色学校,美术特色教育在我校占有一定的比例,现有6个班近300名的美术特长生。按理说,美术特长生应该是由有一定的美术特长,文化课相对不错的学生组成。实际上,我校大多数美术生是由中考文化课成绩不理想,上不了高中的学生组成。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初中是没有得到过老师的表扬,经常受父母责备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将来没有打算,缺乏理想,没有考大学的欲望,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平时各方面的习惯比较差。这里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把这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培养成符合美术高考要求的考生,德育工作是工作的重心之一。通过德育工作,首先帮助学生培养起自信心来,让这些学生有考大学的欲望,有远大的理想;让学生感觉绘画不是很难,慢慢地喜欢画画,喜欢进美术教室,从被动的学习逐渐发展成主动的学习。

如何从德育入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呢?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渗透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其实学生并不是自己没有理想,大多数学生没有学过绘画,感觉绘画比较难,自己画不出来,有心理障碍,即使以前有些学生学过,如果老师不注意教学方法,死搬硬套书本,同样也会使学生对绘画产生厌恶感。要让学生对绘画产生兴趣,打破学生的这种思想障碍,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利用自己的经验,将复杂的技能简单化,尽量让学生容易接收,让学生感觉到绘画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难,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画好第一幅作品,并鼓励和激发学生,这样慢慢地,他就能画好第二幅,第三幅;其次,多次开班会,利用自己以前辅导的学生实例和运用毕业学生为现有的学生作讲座等办法,通过现有学生的状况和以前学生的状况对比,引导激发学生,让孩子通过比较,感受到自己有希望,有考上大学的希望;再次,开家长会指导家长怎样配合老师关注孩子,鼓励孩子。比如:这张画感觉比上一张画有很大的进步,家长要表现出激动的样子,把画张贴在墙上,把孩子的画介绍给亲戚、朋友等,利用外界的赞誉来激发孩子的荣誉感等。总之,以德育为前提,利用一切办法,让孩子从不喜欢逐渐到产生兴趣,从没希望到对考大学产生欲望,从自卑到逐渐对自己产生自信,进而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这一艰辛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二、运用自己的热情和真情,融化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的情感。

2002届有一个学生,他告诉我,父亲因为某些事情在监狱服刑,母亲又没工作,是姑姑照顾自己,心理上有许多难以诉说的苦衷,无心学习,无心画画。我课后经常抽空与他谈心,告诉他:“父母的事情不应该成为自己高考的障碍,自己的前途要靠自己去把握,你考上大学,将会给父亲带来更大的安慰,他会更好地改造快快地回家,这是所有人所期待的。”他听取了我的开导,重新投入到学习中,最后被西北师范大学录取。

三、关注课堂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见缝插针、联系实际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但确保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教育,让德育之苗遍地开花,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如在美术教学中,我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制定一系列课堂常规,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师生问好,绘画过程中养成一定的文明习惯,培养遵守班级纪律,举止文明、不高声喧哗、课堂上不影响他人等的良好行为意识;纸片、垃圾袋、铅笔削入垃圾箱,画色彩时不乱摔、乱倒脏水,课堂结束时自觉整理好自己的绘画用具等,培养学生爱班级、讲卫生的意识;遇到问题互相沟通解决,礼貌让人,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等等。这些虽然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却为学习绘画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如教育行家所说:“教无定法,贵在实效。”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挖掘教学过程中所蕴含着的德育因素,捕捉最佳的“潜入”时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课型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教法,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领略美术教学独特的道德美。真正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在不自觉中激发了学生对画画的自信心,对绘画的兴趣与追求,使学生在良性的教学中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