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分析

冯雪梅1刘馨2*顾艳爽

冯雪梅1刘馨2*顾艳爽

(1.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辽宁锦州121000;

2*.通讯作者: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研究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治疗组基础上增加想象运动疗法,将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应用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运动想象;康复;脑卒中;偏瘫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186-01

由于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使脑卒中康复成为神经康复中的热点。目前脑卒中的康复多运用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技术等手段,但是近年来很多新的治疗手段的应用使神经康复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运动想象疗法就是其中一种。

想象是指利用原有的表象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即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对人脑中过去储存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额而成。运动想象疗法是指运动活动在内心反复的模拟、排练,而不伴有明显的身体运动[2]。我科运用运动想象疗法为偏瘫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一些心得,现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46例患者全部来自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符合各类脑血管病的诊断要点,全部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首次脑梗死或脑出血发病患者,存在一侧肢体瘫痪。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20例;平均年龄59岁;男性17例;女性7例。对照组22例,脑出血4例,脑梗死18例;平均年龄61岁;男性16例,女性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性质病程及肢体障碍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一对一”方式的康复训练:神经内科采用脱水剂、改善脑代谢营养神经细胞等药物治疗。

康复训练具体方法为早期抗痉挛肢体摆放、神经肌肉促进技术、Rood技术;后期采用Bobath技术、Rood技术、PNF技术抑制痉挛模式,调整肌张力,建立肢体正确运动模式;坐位、站位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每次40min每日一次,4周一疗程。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想象运动训练,具体方法为:开始想象前治疗师讲解分析并做示范动作,指导患者健侧肢体完成动作模仿训练,帮助患者掌握正常的运动模式和感觉。接下来患者闭目仰卧于床,用2~3min时间进行全身放松,指导患者想象躺在一个温暖放松的地方,让患者逐步由双脚、双腿、上肢和手进行全身放松。然后在治疗师的提示下用10~15min提示患者进行运动想象,想象的内容集中于训练内容和日常生活活动动作,以改善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如:上肢肩内收、外展、外旋,肘屈伸,腕的屈伸,手指活动,下肢伸髋、屈膝、踝背曲,行走等。在想象中强调患者注意力集中,利用全部感觉进行训练,最后2min让患者把注意力集中在身体和周围环境中,注意让其听周围的声音,最后治疗师倒数10个数,在数到1时让患者睁开眼睛。想象疗法结束之后要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自我想象训练。连续治疗4周。

1.3评定方法: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FMA)对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

2结果

采用SPSS13.0多元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卡方检验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见表1、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比较(x±s)

.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67.90,P<0.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11.23,P<0.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技术不断创新,研究发现运动想象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任何运动技术的掌握不仅是对肌肉骨骼的训练,也是对大脑机能的训练。想象训练可以保持和加强对动作的想象,使中枢神经间的联系更加灵活,对效应器的支配更加协调[3]。运动想象疗法基于个体中枢神经系统已储存了进行运动计划或“流程图”这一概念,在实际活动时所涉及的运动“流程图”在运动想象过程中可以被强化和完善[4]。想象通过改善运动技巧形成过程中的协调模式,并给予肌肉额外的技能练习机会而有助于学会或完成活动[5]。有研究表明运动想象与运动功能使用同样的神经网络。运动想象时优势功能活动区在中央沟前缘、中央前回、顶叶后上部及楔前叶,脑损伤患者虽存在身体功能障碍,但运动“流程图”可能保存完整,而健侧运动前区激活是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重建的关键[6]。采用运动想象训练结合康复训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和健侧肢体运动输入正常运动模式,经运动想象强化训练,激活正常运动“流程图”运动讯号,再由患者通过传出神经向效应器发出运动信号,对患侧肢体产生主动性重复刺激,反复训练能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改善神经机能和神经支配肌肉的机能,从而达到运动想象训练的目的,取得与运动训练相同的效果[7]。经过观察,通过想象运动疗法,不仅对患者上肢的精细动作恢复有明显作用,而且对下肢负重能力的改善有一定帮助。由于运动想象疗法不需要特殊场地、特殊设备,同时也解决患者资金紧张的问题,患者及家属易于接受。因此在临床适合推广使用,但其长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PorroCA,FrancescatoMP,CettoloV,etal.Primarymotorandsensorycortexactivationduringmotorperformanceandmotorimaging:a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study[J].JNeurosci,1996,16(23):7688-7698

[3]闫彦宁,赵斌等.运动想象应用于脑卒中偏瘫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08,23(1):54

[4]PageSJ,LevineP,SistoSA,etal.Arandomizedefficacyandfeasibilitystudyofimageryinacutestroke[J].ClinRehabil,2001,15(3):233-240

[5]MatingJR.Effectsofmentalpracticeonrateofskillacquisition[J].Physther,1990,70(3):165-172

[6]贾子善,“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1):867-868

[7]刘慧宇,朱丽芳等,运动想象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8):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