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2-12
/ 1

小学作文教学浅析

覃守勇

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主要做法如下:

一、端正作文教学指导思想,把作文教学与塑造一代新人相结合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要始终把为祖国培养未来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作好记录:一是解放前村庄的村民生活怎样;二是解放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结合生活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命题

命题就是确定题目,命题作文即按确定的题目作文。它是作文训练中经常运用的重要形式。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因此,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第二,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法可写。为此,我们可能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去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三、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学生正确的解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如,《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记有趣的一件事》要抓住“有趣”;又如《记一位幸勤的老园丁》还要弄清隐含的意思。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

四、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把书面作文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就作文教学而言,老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刻苦训练,平时笔者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2.经常给学生读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