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戏剧教学:功夫在课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2

英语戏剧教学:功夫在课外

廖琴芳(四川理工学院外文系,四川自贡643000)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2-094-02

摘要:英语戏剧教学应该突出其表演性,使其发挥很强的培养效果和作用。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要把戏剧当作一门文学艺术也要当作一门表演艺术来学习,需要学生把功夫花在课外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收获。

关键词:戏剧;作用;欣赏;行动

戏剧文学是继抒情诗和史诗之后形成的第三类文学体裁,也是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虽然教学使用的《英国戏剧选读》主要是供戏剧演出的文学剧本,但其特殊的艺术价值,不应该是简单的分角色朗读,不应该只当作文学作品学习,而应该充分地发觉学生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进行表演。因为戏剧原本为舞台而写的。戏剧不仅仅是一门文学艺术更是一门表演艺术。表演更为重要。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演尤其需要学生花工夫在课外。

一、英语戏剧教学:重在表演

戏剧作品不同于一般其他文学作品,是一门独特的综合性艺术。戏剧作品是通过剧中人物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反映生活,因此应重在表演。在教学实践中,不应该把它当作了戏剧剧本教学,因为它的表演有很强的培养效果和作用。

(一)表演活跃了戏剧作品的气氛,增强了教学活力

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要组织排练,编排,导演,老师要直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直接接触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了。在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和个性更为了解后,老师可以及时改变授课的方式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参与,也增加了戏剧课的趣味性,增强了教学活动的生命力。

(二)表演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表演使学生在编排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吃苦精神。通过表演,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这样的能力培养自然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表演是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的主题教学模式

表演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主导的作用。老师在学生所表演的作品、内容、方式方法、人员组合、动作编排及服饰装束、舞台布景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知识和经验起重要作用,同时老师的知识也在储备,经验也在积累,反过来也进而更能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启发,使学生对戏剧的体验自觉提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素质能力,也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活了思维,促使老师积极钻研知识领域,探讨教学方法。

二、课堂教学:阅读与鉴赏

文学教育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而文学教育中的戏剧,则更加困难。虽然我们老师都没有剧本写作和戏剧演出的实践经历,但是,如果我们现在能够尽其努力,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所了解和实践,这对他们一生的戏剧欣赏水平的提高,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戏剧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一点点戏剧的常识,体会人物的语言,明白“戏”的意味以及在推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了解戏剧中的扣子,场景或内容转换的处所,期待与突转;让学生对剧中人物的动作、眼神、站位、说话腔调上进行想像和模仿,学生对戏剧的理解与欣赏就会逐步上升一个台阶。

我认为,表演前要帮助学生熟读课文。就是给学生介绍戏剧的有关常识和剧作家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还有剧情介绍。不过,剧情介绍这一环节比较重要,学生是否感兴趣,就看老师在介绍时能不能让学生尽快了解剧情。学生了解剧情之后,戏剧人物的矛盾冲突,剧中人物喜怒哀乐及其命运,自然就会把学生吸引到戏剧中去,也就是吸引学生去读剧本,熟读了剧本,更进一步更详细地了解了剧情,更深入地明确了作品中的戏剧冲突,并知道整个剧情中哪个冲突是主要的,哪个冲突是次要的,冲突双方的身份和地位,冲突的激烈程度如何,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也认识了冲突所表现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中的一般步骤如下:

(一)把握剧情

教师全面介绍整个剧本,或者提供剧本的有关材料,或者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全剧的内容,然后再对课文选场阅读和鉴赏。

(二)理清结构

剧本展示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社会矛盾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因此剧本有一定的结构,且每一剧本的结构方式不相同。它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等。

(三)分析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灵魂”。要先找出剧本中所写的各种冲突,并分析哪个是主要的,哪个是次要的,冲突的性质、原因和过程及冲突中的各种人物和社会环境。

(四)研究形象

剧本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现实。因此有必要找出居中所写的人物,分析其思想和性格,看看这些人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有什么典型性和现实意义,作者的观点和其他读者的看法如何。

(五)体味语言

剧本是语言的艺术,个性化的语言是剧本的“翅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找出具有个性化、动作化、动作性和潜台词的人物对话,看看它们反映人物怎样不同的思想感情,含有哪些言外之意。

当学生熟悉这些步骤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分派某部剧本,让学生对其进行剧情、结构、冲突、形象和语言分别做分析。在自己所在的小组演讲或讲述,并由组长带领进行评述或讨论,个人表现情况载入平时成绩的记分。实践证明这种操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表演教学:重在行动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演的事,当然不能要求太高。事先把学生分为小组,安排好角色,事先作简单的排练。在这方面,学生的想像能力和组织能力远比老师强,只要老师舍得放手,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老师只在排练时指导并强调表演中行动的重要性。

表演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剧本的故事是由人物表演出来的。这些故事都是展现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物之间由此产生的斗争,接着就是人物的行动。在行动时有表情性动作和言语动作。表情动作是靠形体来完成的,包括手势、步态、眼神、表情等诸多方式。它不改变人的意志,只是影响旁人的心理。言语动作是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行动和情感。可以用表情来进行动作,但不能用表情的形式来表达感情。现实生活里的情感是生活里人们情感变化的自然流露,表演中的情感是在行动的过程里通过内心体验自然流露出来的。表演中一味地去表演情感,强迫自己演情感,结果是假装的情感。越是认真地表演情感,只能使表演越加虚假。因此表演要真正地去行动,而不是直接地去表演情感。行动进行得正确,自己的态度才正确,感情才能把握,情绪色彩才能准确的调动。斯坦尼斯拉夫说:“动作是感情的捕获器。”例如,一个人的强烈要求被所爱者拒绝后受到挫折,产生绝望并引发悲伤的感情,从而调动起哭泣。如果表演者的求爱做得假模假样,没有从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欲求来完成行动,那么遭到拒绝后的感受也必然而然流于形式,感情就不会自然流露。

学生们在《英国戏剧选读》的片段表演时,从“我演我”进行到“我演他”,在进行角色塑造时,对剧本中规定情境的仔细分析,常常忘记了自己(人物)到这里(规定情境)来的行动。丢掉规定情境和行动就出现表演情绪。在台上演过来演过去,忽而乐,忽而笑、忽而悲、忽而泣。这种不积极行动就是只注重了情绪的表演。这是个特大误区。学生应该从塑造人物的根本点上弄明白人物的表演过程就是完成一个行动连接一个行动。只有真实地行动,才会获得真实的感受,这样表演才不会虚假。

总之,只有当我们明白戏剧教学的培养效果和作用应重在表演,课堂上进行阅读与欣赏,表演的指导中特别强调行动,也就是让学生花工夫在课外,最终才会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教学收获。当然我认为我们还应该不断探索,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只有让学生在课外花时间和精力做准备,才能减少课堂内容的压力,才能把戏剧不仅仅当作一门文学艺术,也能当作一门表演艺术来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其莘:《英国戏剧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2]赵端端等:《英文教室情景剧》.广东省语音音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