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价专业“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工程造价专业“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研究

王雯渤

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本文将“中铁模式”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培养置于现代学徒制的背景下进行研究与实践。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寻找工程造价专业适宜的“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课程改革提供依据,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形成找到适宜的途径。

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

2017年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课题名称:工程造价专业“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探索

一、工程造价专业“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我国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对造价员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携手中铁三局集团创新并实施“前企后校、项目中心”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会技术、懂经济、善管理、通法律”的造价员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造价员岗位工作任务为先导,围绕企业承揽的工程项目校企共同设计教学项目,将就业质量和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不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程造价专业将人才培养分为职业基本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职业基本能力培养阶段

该阶段学生主要对专业基础知识进行认识,完成计算机操作、实用英语、交通工程结构物的认知、工程图纸的识读等方面的学习。第1和第2学期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室中围绕招标文件和工程图纸进行。学生在该阶段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工程造价职业岗位有初步认识,了解企业文化,渗透职业素养,初步具备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

第二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

针对造价员岗位专业能力,围绕投标项目,开展技术标编写、商务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写和软件应用能力的综合实务培训。第3和第4学期在校内造价员职业训练中心实行教学做合一,采取项目导向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真岗实做,通过技能鉴定取得造价员、试验员等岗位证书。本阶段结束后,学生能够满足施工企业工程投标、工程计价、合同管理等工作要求,形成核心岗位能力。该阶段学生可以对工程造价岗位标准有更深层了解,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重要阶段。

二、工程造价专业“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构建

通过调研,确定了毕业生工作岗位主要为施工一线投标经营、预算编制、合同管理、成本管理、计划统计人员。结合职业标准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构建教学项目与工作项目相对接,教学内容与造价员等试内容相融合,基于“课、证、岗”相统一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针对职业能力分析开发主干课程,设计教学项目,对接岗位证书。使课程的构架适合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的需要,使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符合企业人才结构与规格需求。针对专业所对应的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形成职业能力体系。

三、工程造价专业“中铁模式”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1.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校企联合成立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要工作包括:共同进行社会调研、人才需求论证、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进行培养规格定位、确定专业发展方向;进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设置课程体系框架;指导和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提供专业最新动向的有关信息;进行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指导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协调技术培训、技术服务和科研工作;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与答辩,推荐毕业生就业。

2、实施“共育共管,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制定了《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建设实施细则》、《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教材开发实施细则》、《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细则》、《工程造价专业校企合作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保障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

3、学习要求

两种笔记:在培养期间,学生应准备两种学习笔记,一种为专业学习笔记,记录专业知识的积累,应随着学习的深入结合学院教师布置的教学内容完成,分课程进行记录;另一种为岗位学习笔记,记录现场学习的收获,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紧密结合,体现岗位锻炼的提升。学习笔记作为一种有效的载体,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重要体现,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对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进行完整记录,在学期末上交学期的每门课程和工程实践两类笔记。

4、教师安排

三导师制度:学生在入学时安排校内专业导师和辅导员,在1个月内由学生在本单位选择具有高级工程系列职称的专家作为企业导师。在培养期间,由校内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负责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指导,由辅导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校企双方相互沟通,协作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和评价考核,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