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患者如何正确合理饮食

/ 1

慢性胃炎患者如何正确合理饮食

刘安杰

南充市高坪区马家乡卫生院四川南充637000

慢性胃炎是我国现阶段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变,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患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呈烧灼感,部分患者为隐痛,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部饱胀感及食欲降低,上述症状一般在进食后加重。慢性胃炎的致病因素较为复杂,与患者的饮食习惯、精神状态、情绪状况、长期用药等多种因素相关,同时长期过度劳累也会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生风险,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症状较轻,容易被忽略,一般在用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诱发。诊疗中发现部分免疫功能较弱者,如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消化系统其他类型病变者,发生慢性胃炎的风险较高。受我国人口基数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影响,慢性胃炎的发生率呈现一定的升高趋势,且有部分文献研究表明,我国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要高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因大部分慢性胃炎患者无特征性表现,日常生活、睡眠等受到的影响较小,自身病情易被忽略,但在《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中指出,慢性胃炎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而须予以高度关注。

1慢性胃炎的发病因素

慢性胃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本病发生的首要因素,这也是《幽门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识意见》中强调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慢性胃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多合并慢性胃炎,且均呈现活动性状态,同时幽门螺杆菌是有一定传染性的,因而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属于感染性病变。

药源性因素也是慢性胃炎发生的常见原因,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者,发生慢性胃炎的风险较高,与此同时嗜酒者,即长期持续性摄取酒精者,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乙醇、非甾体消炎药的长期慢性作用,会损伤胃黏膜,诱发炎性病变。

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在诊疗中也较为常见,多见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胃空肠吻合术后患者,胆汁反流进入胃部,胆酸、胰酶等物质会造成胃黏膜的破坏。

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是我国较为少见的类型,这类患者以萎缩性胃炎多见。

2慢性胃炎的治疗

慢性胃炎治疗工作的开展须结合患者慢性胃炎的具体类型、致病因素等针对性开展,主要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改善机体炎性状态、缓解症状体征。

因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为主要的致病因素,故而慢性胃炎患者若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需要给予相应的根除治疗,目前临床较为常见的是四联根除疗法,即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及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连续给药的时间在2周左右,治疗期间及停药4周后须给予幽门螺杆菌的复查,以确保给药效果。药源性慢性胃炎者需要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抑酸剂,胆汁反流性慢性胃炎者,需要给予胃黏膜保护剂及促动力药。

在针对性给药的同时,给予饮食干预也是慢性胃炎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现阶段尚缺乏饮食行为对慢性胃炎发生及发展影响的有利证据,但饮食干预是目前临床公认的治疗本病的方式。

饮食干预治疗的开展,须结合患者自身个体化差异实施,根据自身饮食偏好、习惯、营养状况、慢性胃炎病变情况等,针对性进行饮食调整。慢性胃炎患者饮食的基本原则为少食多餐、清淡低脂,须严格限制脂质的摄取,摄取量须控制在总能量的20~25%左右,以减少胃酸的分泌,可在日常饮食烹饪中添加醋作为调味料,胃酸分泌过多者可适当摄取发酵类食物中和胃酸,胃酸分泌过少者可食用水果、蛋类食物刺激胃酸的分泌,严禁食用甜品、含糖饮料等食品。

慢性胃炎患者饮食须规律,每日须定时定量进食、细嚼慢咽,严禁暴饮暴食、刺激性饮食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同时严禁食用不洁、变质、腌制的食物,确保进食的食物新鲜,宜食用新鲜蔬果、鱼虾等食物,慢性胃炎患者适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有效缓解进食后腹痛疼痛症状。同时慢性胃炎患者须注意不引用咖啡、浓茶等,同时须戒烟戒酒。

我国传统医学中重视食疗,可结合慢性胃炎的中医辩证分型,进行针对性饮食干预,如体热盛者,可适当食用莲藕,同时日常饮用菊花茶,具有较好的清热功效。气滞者,可多饮用玫瑰、陈皮、山楂茶或食物,具有较好的理气功效。气虚者可多食用红枣、番茄、香菇等补气的食物,其中上述食物煲汤的效果较好。胃络瘀血者,多使用番茄、桃仁、西兰花、鸡蛋三七羹等通络活血的食物。脾胃虚寒者宜食用健脾食物,如鲫鱼汤、红枣莲子糖、红糖桂皮饮等。肝气反胃者,需要保持情志畅达,饮食以流质食物为宜,同时在进食前后严禁情绪过激,可在晨起饮用蜂蜜水,据有较好的通脏腑之气的效果。胃阴亏虚者饮食须清淡,且适合食用滋阴生津类的食物,如老鸭汤、黄精炖猪肉等,同时可多使用香蕉、雪梨等食物。

3讨论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变,部分患者无特征性表现,易被忽略,虽然慢性胃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在日常饮食中,养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进食清淡新鲜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不经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胃炎腹痛症状,还能够提升慢性胃炎的控制效果,从而降低病变对自身健康状况、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预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