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17
/ 2

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黄啟上郑宗敬徐双林

(通山县中医医院湖北通山437600)

【摘要】目的: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入选5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36周,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的情况下,加用健肝乐颗粒联合治疗,两组均给予基础对应支持治疗,疗程为3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个时间点检测ALT、AST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ALT水平改善上有明显效果,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健肝乐颗粒;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脂肪肝

【中图分类号】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087-01

伴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持续性的变化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脂肪肝的发病率已呈快速上升趋势,根据2018年全国流调,中国发病率已达30%左右,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脂肪肝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我院运用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我院2013年—2018年间治疗患者的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8例均为我院2013—2018年在肝病门诊或住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所有病例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断标准》[1]。入选病例既往无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药物等,均为首次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5~56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龄23~5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主要症状,生化学检测结果和影像学结果等均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天服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赛诺菲安万特北京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228㎎/粒)2粒/次、3次/日,疗程为36周,同时联用健肝乐颗粒治疗(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为6g/袋)一日三次,每次6g,12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三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共治疗36周,两组均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疗程为36周。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治疗24周,治疗36周ALT、AST水平,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变化。同时关注改善患者肝病常见临床症状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ALT、AST、TC、TG等指标均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肝酶等肝功能指标的影响。两组患者ALT、AST等指标水平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在降低AST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血清TC、TG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将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除可直接导致肝硬化治疗失败、复发外,还会促进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甚至影响糖尿病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进展。过度肥胖、高血脂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是该病的高危人群。迄今为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目前主要以改变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护抗体内环境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抗氧化等方法治疗[2]。

多烯磷脂酰胆碱含有大量多烯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不能自身合成,但却是构成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多烯磷脂酰胆碱能特异性的与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结合,从而修复、稳定并保护肝细胞膜及肝细胞膜器。

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以扶正怯邪为主。健肝乐颗粒为纯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甘草和白芍,具有缓急止痛、抗炎、保肝、增强免疫作用[3],还有迅速缓解脂肪肝患者腹胀、乏力等症状的作用。治疗上临床观察显示,健肝乐颗粒治疗可降低ALT、AST、TC、TG等指标。在联合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充分证明这两种药物的配伍使用是安全的;从治疗组的治疗结果来看,两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健肝乐颗粒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的治疗明显优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两者联用不增加安全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诊为指南[J].中华肝病杂志,2006,14(3):161-166.

[2]沈微.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治疗[J].中华肝病杂志2015,13(2):139-140.

[3]张玉梅,赵娜娜.芍药甘草汤的临床研究及药理作用[J].杏林中医药,2010,30(5):43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