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9-19
/ 2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

熊学寨

株洲市人民医院湖南株洲412000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共选取106名下呼吸道感染者,男性49,女性57,年龄45±7。将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54例,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14d;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14d。结果:在临床疗效观察方面: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组54例中,治愈人数为38例,显效人数为11例,进步人数为5例,无效人数为0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54例中,治愈人数为26例,显效人数为8例,进步人数为5例,无效人数为1O例,总有效率为63.0%。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阻塞性肺炎方面,治疗组有效率达100%,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66.7%)。在细菌学效果评价方面:治疗结果显示,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分离致病菌,共培养出致病菌93株,主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治疗结束时,治疗组69株致病菌消失,16株未消失、菌交替出现4株,清除率为74.2%。对照组49株致病菌消失,27株未消失、菌交替出现8株,清除率为52.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细菌的灭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长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在灭菌效果方面,具有较高的细菌清除率,可以灭活多个菌群,属于广普雷抗菌药,而且副作用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灭活;临床疗效

目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有效的控制呼吸道感染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患者死亡率。随着新药研发费用和研发时间的延长,更加有效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左氧氟沙星作为新型长效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疗效和安全性,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证实[1]。有关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探讨。本研究旨在探讨左氧氟沙星用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106名下呼吸道感染者,男性49,女性57,年龄45±7。纳入标准:①无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史;②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明显神经系统疾病;③48h内未接受抗生素治疗;④无精神障碍,积极配合治疗者,并完成用药疗程。

1.2观察项目所有患者入院后在治疗前、后需做痰细菌培养、血和尿常规、肝和肾功能、胸部x线检查以及药敏试验,每天记录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用药后不良反应、血像等。

1.3方法

将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54例,其中治疗组男性24例,女性30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8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患病时间的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14d;对照组: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14d。

1.4疗效评价方法

1.4.1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疗效按痊愈、有效、进步和无效四级标准判断。总有效率按痊愈及显效计算。①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恢复正常,病原菌清除者。②显效;病情明显改善,但症状、体征、细菌学检查、实验室检查4项中,有2项以内未完全恢复。③病情有所改善,但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无明显改善。④无效:用药72小时后病情无改善或加重者。

1.4.2细菌学疗效评价标准细菌学评价标准按清除、未清除、菌交替和无法判断4级标准评判。①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消失,且短期内未出现新病原菌。②未清除:治疗结束后病原菌无变化。③菌交替:治疗结束后原病原菌消失但出现新的病原菌。④无法判断:由于无法随访等原因导致细菌学疗效无法判断。

1.4.3安全性评价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出现的不适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判断出现异常与用药的因果关系,然后对每例用药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组54例中,治愈人数为38例,显效人数为11例,进步人数为5例,无效人数为0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54例中,治愈人数为26例,显效人数为8例,进步人数为5例,无效人数为1O例,总有效率为63.0%。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和阻塞性肺炎方面,治疗组有效率达100%,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66.7%)。

2.2细菌学效果评价治疗结果显示,在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分离致病菌,共培养出致病菌93株,主要的致病菌为肺炎球菌、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治疗结束时,治疗组69株致病菌消失,16株未消失、菌交替出现4株,清除率为74.2%。对照组49株致病菌消失,27株未消失、菌交替出现8株,清除率为52.7%。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对细菌的灭活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有效的控制呼吸道感染可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减少患者死亡率。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流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感嗜血杆菌等。下呼吸道感染治疗的有效性取决于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和在最低抑菌浓度上的维持的时间。

左氧氟沙星作为新型长效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其疗效和安全性,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证实。活性左氧氟沙星作为氧氟沙星S型左旋同分异构体,是一种广谱新型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发现其注射液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多[2]。本研究给予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14d。治疗结果显示,在治疗组54例中,治愈人数为38例,总有效率为90.7%;而对照组54例中,治愈人数为26例,总有效率为63.0%。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机制可能是因为: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可能通过抑制细菌拓扑异构酶Ⅳ以及DNA旋转酶的活性,阻止了细菌DNA的合成和复制,而使细菌细胞不再发生分裂而使其迅速死亡[3]。而且左氧氟沙星抗菌谱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效,不仅能杀灭繁殖期细菌,而且还能作用于处于抑制状态的细菌。本研究的结果也显示,左氧氟沙星能够有效地清除肺炎链球菌(清除率80.9%)、假单胞菌属(清除率82.6%)、克雷伯杆菌(清除率75%)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清除率69.2%),表明左氧氟沙星具有较高的灭菌功能,而且可以灭活多个菌群,属于广普雷抗菌药。

综上所述,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新型长效的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在灭菌效果方面,具有较高的细菌清除率,可以灭活多个菌群,属于广普雷抗菌药,而且副作用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但是本研究样本量不大,因而未来有必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实验来证实。

参考文献:

[1]谢宗红.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70-71.

[2]梁一娟.加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13(7):915-916.

[3]彭华生,叶兴蓉,肖欣荣,等.高剂量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8):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