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医学生临床期素质教育

/ 2

浅论医学生临床期素质教育

杨卫东黄秀华

杨卫东黄秀华(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7-0123-02

素质教育是一场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深刻变革。医学教育要适应这一深刻变革就必须改变原来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而医学生后期的临床课正是树立专业思想、确定专业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是医学生各种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

1.1“学业后进,职业先修”

在临床课的教育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在专业课教学活动、实验研究、接触病人等临床实践中,培养刻苦钻研、认真勤奋的精神,培养进取心和适应社会发展的竞争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素质的人格特征,以促进除专业知识技能外各项重要素质的提高。没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就不可能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能算是合格的人才,要想让学生明了这一切,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到这一切,教师要把课堂作为向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科学研究、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素质教育的场所。

1.2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根本

临床期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医学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而临床期医学教育除临床课外还要有医学伦理、人际关系、医学心理等直接接触病人的各种知识。这就决定了其本身教育的特点,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应依靠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去培养、熏陶,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项“工程”的具体实施,靠的是稳定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有了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的人才。这就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临床教师除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外,更需要在医学伦理、职业道德、接触病人的技巧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通晓教育理论和教育心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继续学习和自学能力。总之,临床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具有培养合格医学生的资格,才能使学生沿着正确轨道主动发展,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1.3教学过程的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如果还是沿袭从小学到中学的传统教学模式—简单地传授知识,追求考试成绩,将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差之千里。

叶澜教授曾对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归纳了三个主要特征:(1)完成认识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2)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3)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过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计作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显然,这种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方法、思维能力培养,只讲结论不讲知识形成过程与思维发生过程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

新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应是以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习过程的研究,把科研思想、研究方法介绍给学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给学生以主动权,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唤起兴趣,激发求知欲。随着时间的流逝具体的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对其科学的研究方法、思维方式不会忘记。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长久指导意义。

2建立新的考试评估体系,适应教学过程改革

考试评估改革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需要建立科学先进的评价制度。这种评估体系中应有对德智体的评价,应有对基础知识、临床操作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价,既要重视分数,又不能唯分数论,要从整体去评价一个学生,这才不失素质教育的意义。临床期教育对于一个医学生将来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至关重要,所以临床期的医学生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校1996年出台的流动淘汰及三次阶段性统考的办法,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注重素质评价的指标。三次阶段性统考全面考核评价了一个医学生的成绩,其中第三次统考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由于我校目前只进行了两次这样的考核,全面的总结尚需时日。

3改革教材,支持教学过程改革

实施素质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改革现有教材。教材的改革不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增删,而是重新的优化组合。除此以外,在课程教授过程中,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思考,使被动的讲与学变为主动的学习与研究。

4素质教育的设想与建议

4.1以教学改革为动力,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才

4.1.1改革现有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设置,加强专业基础,扩大专业方向,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旧的教学计划一般是以单一的专业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的,而推行素质教育的教学计划要改变旧的专业知识观,以知识、能力、素质等全面发展为思路,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学有专长、思路宽广、适应力强、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除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外,还应扩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相应的技能训练。我校从1989年以来开展以提高临床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成绩评估工作,现在我们已把这项工作落实到学生实习、见习的各个科室和课堂教学环节,使在学学生成绩中既有理论又有技能,起到了全面的评价作用。

4.1.2扩大选修课程。对选修课程应打破专业界限,学生对相关和其他学科的主干课程也能选修,但在成绩考核上应与本专业的学生有一定差别,这样可以增加学生跨学科的知识,培养跨学科人才。对医科院校重点增加文、史、哲及图书情报检索等知识,扩大文理渗透,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传统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4.1.3在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加强科学思维的训练,扩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内外科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通过反复讨论-自学-讨论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业务素质。总之,新的教学计划目标应是以探索利用课堂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为途径,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并且还应是为学生工作后继续学习专业知识搭起的“桥梁”,以各种途径和手段为提高临床期医学生的素质而共同努力。

4.2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4.2.1在逐步推广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求知欲的责任感。对掌握了一定临床理论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可由指导教师指定或安排一个题目,由他们给刚接触临床的低年级学生或为社区成员讲课(如某一章节中常见病),通过完成资料准备、备课、讲课的过程,锻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等多项素质。

4.2.2见习、实习期间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和12小时准住院医师制。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可使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讨论式教学查房。学生完成病人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各种辅助资料的分析,作出诊断及处理并进行讨论,然后由指导教师总结,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对有一定能力的优秀学生通过考核成为准住院医师,给予其与住院医师同样的工作和责任,在主治医师领导下分管一定数量病人,这样可增加学生的责任感、进取心,培养竞争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

4.2.3临床带教医师不仅有医、教、研的任务,还有许多社会责任,在其完成社会任务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在这些优秀带教教师去支援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时,学生可按照实习要求去实习一段时间,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实习基地相对集中、病源少、病种单一及带教力量减弱等不利因素,也为培养医学生的良好品质创造了条件。

4.3建立完善考核体系,全面评价学生能力

素质教育的考评是建立在教学观念转变和教学过程改革基础上的,它应是对学生各项素质的整体评价。具体应当包括:(1)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广度(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2)自学及分析问题能力;(3)进行科学研究能力;(4)职业道德(思想表现、职业道德修养、团结协作);(5)基本技能操作。

我校从1989年开始,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能力的探索,通过近10年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估,使进入临床期的学生在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等专业素质方面都有很大提高。通过这种评估,基本反映出了一名医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是一种教育观念向另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这些决定了素质教育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共同研究、探索,使之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