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1

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祁法政石秀全(通讯作者)

祁法政石秀全(通讯作者)

(颍上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安徽阜阳236200)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对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依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0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均等分成2个研究组,其中观察组采取腹腔镜粘连松解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以2组对象的手术所用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手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手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所用时间较对照组的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从手术相关多项指标对比分析得知,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较开腹手术造成的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粘连性肠梗阻;开放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151-02

粘连性肠梗阻在所有肠梗阻中占到40%至60%[1]。在腹腔镜技术日益成熟和广泛推广的当今,微创治疗是发展的大方向。在我们医院中,将腹腔镜手术用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方面,因为造成的创伤较小、消化道恢复所用时间短,术中出血较少,所以治疗效果相对更好。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100例患者均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间诊断为粘连性梗阻。纳入标准:腹部手术少于2次;保守治疗有效但反复发作;肠扩张限于1至3象限;粘连性肠梗阻伴肠壁固定肿块。排除Ⅳ级粘连(致密粘连不能松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方法

术前常规进行准备工作,如禁食、补液、使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平衡,仔细做好肠道准备工作。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行开放手术。常用的锐性和钝性相结合的分离方法。观察组患者静脉全麻,依照术前卧位片的结果,选取肠道没有明显扩张的区域范围,如果患者此前有过腹部手术史,那么应选取的观察孔位置应距离原手术切口6厘米以上(尽量在脐周围);气腹压力为10~13mmHg,置入腹腔镜,根据肠粘连的程度,选择辅助孔或手术孔;剪刀锐性离断索带粘连,对于腹壁与肠腔的直接粘连,以无损钳钳夹肠管并将其逐渐与腹壁拉开,用剪刀锐性离断,分离时宁可损伤腹壁也尽量不要损伤肠道,及时修补肠壁损伤。粘连松解术完成后,用生理盐水清洗腹腔,注入适量透明质酸钠或生物蛋白凝胶至原粘连处。在手术结束之前再对肠道损伤进行检查,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补。术后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消炎等支持对症治疗。

1.3观察项目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方法

用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用(x-±s)表示计量数据,在各组之间使用t检验;计数数据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节见表2和表3。

3.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是外科中相对常见的病症,用保守方法治疗疾病效果并不明显,还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并对病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解决肠梗阻最方便有效的方法是完成手术,但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肠梗阻复发,形成恶性循环。虽然开腹手术可以解除粘连,使症状缓解,但具有相对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亦较常见[2]。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其优点是:开阔性的视野,能够准确找到梗阻部位,在手术方案设计中发挥重要作用;使腹内器官尽可能不暴露于外界,使感染的风险大大降低[1]。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温柔操作,减少出血。当粘连部位分离时,应确保肠道的完整性。手术后早期应补充水电解质和静脉营养,以防止肠道再次粘连。

本研究中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明显较前者更低(P<0.05);此外就手术观察指标而言,腹腔镜手术各项指标也优于开放手术。总之,采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与剖腹手术相比,创伤更小,术后再发粘连的几率较低,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对机体各项功能恢复有益,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军杰,刘卫怀.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4):36-38.

[2]张浩,郑文有,刘洋,等.粘连性肠梗阻腹腔镜松解术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3):195-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