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节育手术前后受术者的心理调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2-09-19
/ 2

做好节育手术前后受术者的心理调适

李功丝

李功丝(山西古交市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站山西古交0302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9-0159-02

【摘要】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进行节育手术后的妇女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一样重要。

【关键词】妇女节育手术心理问题心理疗法

1受术者最常见的几种心理

1.1对抗心理。由于受术者对节育知识的匮乏,深怕上一次节育环就终身不孕,尤其是偏僻山区误传节育环经特殊处理,上环后即终身不孕,所以抵触心理十分严重。尤其是绝育手术,在“传宗接代”等封建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妇女对结扎感到压力很大,很困惑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长等,均造成心理平衡失调。受术者的对抗心理主要表现在:对医务人员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逃避手术等。

1.2焦虑、恐惧、紧张心理。节育手术受术者术前最突出的表现是焦虑心理,即感到有预期威胁的情绪反应。焦虑心理活动很复杂,引起的生理变化以植物神经系统反应为主。原因有:(1)担心术后性功能改变,影响夫妻生活。(2)担心术后体型改变(变胖)。(3)担心术后伤口疼痛及伤口感染。(4)担心术后体力难以恢复。诸如此类,源于受术者对节(绝)育措施或处理的误解,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人工流产后附件炎症、置器后流血或绝育术后盆腔慢性疼痛所致性交痛、性冷漠,可能改变夫妻双方对性的感受,受术者想通过身体的不适得到别人的照顾,以取得精神上或物质上的满足。

2健康心理状态的作用

2.1健康的心理因素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当受术者有疑虑,对节育手术紧张、恐惧而造成心理平衡失调时,常使手术效果受到一定影响,而积极的心理状态能够有效地促进她们的心身健康,提高节育措施的有效率。

2.2健康的心理状态可减少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节育手术有时使部分妇女术后出现腹痛、月经紊乱等症状,有些是由于心身疾病引起的躯体病理变化。心理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后产生相应的躯体疾病。在节(绝)育手术中,主诉最多的是手术时疼痛及情绪紧张。因此,了解受术者的心理特点,尽量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可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3几种有效的心理调整措施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讲医学实践的伦理观念。在平等、公正、珍惜受术者生命和健康、尊重人格的基础上,把受术者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形成一种良好的医患关系,真正体现“医乃仁术”的医学本质。医护人员给受术者的第一印象应是给受术者带来希望。因此,在出诊时要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引导受术者倾吐内心的忧虑,针对不同的情况作必要的检查,让受术者感到医生工作是认真负责的,给受术者带来心理上的安慰和信心,减轻和消除恐惧心理。

3.2帮助受术者认识节育手术是一种常规手术,使其消除顾虑。术前向受术者介绍这类手术的有关知识和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配合要领,解除其因不懂医学常识带来的不安。告诉受术者节育手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节(绝)育手术,对身体不会产生副作用,让受术者及家属了解手术的全过程,改变态度,减轻思想压力,调整受术者心理状态,强调主观因素在术中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使其以良好的心情接受手术。

3.3心理卫生对节育手术及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由于部分受术者缺乏节育常识,对手术引起的某些反应或轻微的病变症候没有心理准备,产生焦虑不安、忧郁等消极情绪,而这些消极情绪反过来又会影响生理功能,加剧躯体症状,对手术及术后康复都有一定的影响。术前对文化程度较低的受术者或神经类型不稳定者,给予调节神经、镇静类药物,能收到一些效果。所以解决心理矛盾,对她们进行心理疏导以消除受术者的心理障碍,已成为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重要辅助内容和方法。

3.4发挥语言效应,用真挚的言辞、柔和的语调、文明的举止,帮助她们解除痛苦,即使出现受术者无理挑剔,也要好言相劝,以不影响受术者的情绪,不要简单训斥,造成受术者的自卑感或对立情绪。医护人员术中要精神集中,作风严谨,给受术者以依赖和安全感。术后医护人员应体贴关怀受术者,根据她们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处理,避免医源性刺激,以取得她们的信任,与其心灵进行有效沟通,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并鼓励受术者从自身心理和身体两方面积极锻炼,进行心理调适。

总之,节育手术受术者的心理调适,应针对其特点,及时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安抚和激励,情绪上由焦虑不安变为平静,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信念上由悲观变为乐观,治疗态度上由被动变为主动,使手术者平稳地度过心理矛盾冲突期,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实践证明,对节育手术受术者心理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适度疏导,对消除其心理障碍将收到明显的效果,可有效地防止节(绝)育手术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对转变婚育观念,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增恒.女性节育术.第1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3.

[2]李宏规主编.计划生育技术与生殖保健.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