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背景下戏曲导演表现形式的提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传统艺术背景下戏曲导演表现形式的提升

胡少彪

潮州市潮剧团戏曲广东潮州521000

摘要:戏曲艺术是一种凸显叙事性、表现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具有写意性、综合性等美学特征。而戏曲导演作为戏曲团体的核心,直接关乎戏曲剧目的质量和艺术展现力。本文从戏曲导演的思维、技法与情怀等方面作出研究探讨,希望为今后戏曲导演表现形式的升华提供帮助。

关键词:戏曲;导演;表现形式

前言

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类型五花八门,每一种戏曲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而戏曲导演是创造完整的戏曲舞台演出的艺术,其综合了舞蹈、乐曲和诗歌的完整形象。随着经济的繁荣,使得文化向着多样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欣赏标准有都了很大的提高,对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有着新的追求。这对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艺术在新时期的戏曲导演艺术创作与表现形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导演思维的

导演的思维需要时刻把握大局观,懂得取舍,掌握宏观与微观的权衡对比,要对舞台上的每一步艺术处理进行精确计算。导演要将自己的思想理念通过最具个性的艺术化处理来予以发散表达,要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平衡发展,双轨并进。梅耶荷德曾预言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就是传统戏曲与西方戏剧的某种结合。当代戏剧的迅猛发展需要具备现代意识的导演,全面认识了解东西方戏剧创作理念,探索两种不同戏剧文化与表达方式的差异。作为戏曲导演要在国际视角下努力找寻东西方戏剧艺术的共通点,实现最有效的有机契合[1]。

导演在二度创作中要找到全剧的主旨,这是导演个人艺术创造能力的展现,也是艺术作品闪光点的呈现,有时候更是导演对其人生困惑的一种释怀的提出。导演要将自己的导演思维立体化,将戏曲主旨有起伏、有变化地准确表达,提炼作品中真正的闪光点。导演思维的开拓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让观众读懂故事而不迷糊。导演要充分利用舞台空间的位置关系,利用戏剧人物关系的动作组合将自己的思维予以表达。导演要开掘演员自身的表现性,帮助演员准确、迅速地捕捉戏剧动作,快速地找到自身的情绪点[2]。

二、导演技法

戏剧艺术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导演是演员表演的指导者、是演员的镜子。如何掌握每一个演员的共性与个性,如何开掘演员表演的能力都是导演要提前做好的功课。一出戏演出成功与否,演员的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演员身上可以显现出导演的技法和功力。戏曲艺术更是如此。戏曲演员的走心表演相对来说是其弱势。这是由于戏曲训练具有程式化模式化的特点,过于注重与强调形体艺术的造型美感,故而形成重于形而轻于心,重于对外部形体塑形的挖掘而轻于对人物内心复杂思想情感的体验。很多时候在舞台上完全是一种躯壳式的表演,很难走进角色的内心深处,感悟与体会角色此时此刻所具有的心态反映。著名戏曲导演阿甲先生曾说过,程式不经过体验就是僵化的躯壳,体验不经过程式的展现就不是戏曲艺术。“戏曲演员在表演时的心理动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心理动作,它的表演思维,和它经过严格训练的形体动作高度结合。”

导演应该通过用心倾听每一位演员的诉说,挖掘演员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运用清晰明瞭的关键词语对演员予以引导、启发,让演员充分地解放天性,释放自我,投入表演。在愉悦的情境中完成舞台行动与情感交流。导演还可以运用不同的舞台呈现方式和艺术表现形式来开发演员内在潜能,击碎束缚着演员的各种禁锢,打破常规的表演模式,直面演员创作过程中的瓶颈与困惑,让演员真正地用心去表演,演活人物形象。“演员的感情体验,不是目的,而是工具,它的目的是为了在观众面前创造一个有思想的能揭示客观真理的艺术形象[3]。”

导演技法的提升无疑促进了演员实力水平的提升。戏剧舞台上的用心的表演关键点和致命点究其根本在于演员是否能注意力达到高度的集中,能否在舞台上专注于一件事而不是游离。导演要对演员进行高强度训练,注重演员基本功,训练演员的注意力、爆发力、想象力、情感表现力、声音控制力等等。演员要在导演的带领下进行“游戏热身”训练,在舞台上创造全身心聚集投入的能量场,寻求艺术的突破,达到专业水准的提升,绽放自己的艺术个性。


三、导演情怀

导演应该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亲和的人格魅力,注重强调团队协作“一颗菜”的精神,了解戏剧创作过程的各个细节,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洞悉力。导演最高的艺术境界不仅在于专业技术的过硬,更在于自身文化修养的高低,在于一个导演人格魅力的展现,人品价值的表露和导演情怀的抒发。优秀艺术作品的成功和导演的个人魅力、艺术风格、个人情怀紧密相关。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张仲年教授提出的“养成导演思维、学会导演技巧、锤炼操作能力、磨砺团队精神、建立健全人格”的导演工作方法对于从事导演事业的工作者来说是大有裨益的[4]。

导演要博览群书、关注时事,要对生活、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对哲学、美学、艺术学有高屋建瓴的认知。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四心”的心态:勤奋刻苦的工作进取心、得失之间的平常心、艺术创作中的童心,对待每一位朋友的一颗善心。导演修养的提高是滴水石穿而非一蹴而就。导演情怀的抒发也是厚积薄发并非竭泽而渔。“自我认识、自我鉴定、自我实现、自我改善”是今后我导演艺术创作的座右铭。试想如果一名导演能够做到这四个自我,自然导演的艺术魅力势必会彰显出最佳的状态。

与此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导演意识的树立、导演情怀的抒发都必须建立在把握本民族戏剧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之上,紧跟时代前沿、把握当下全球化戏剧创作态势的进展,汲取西方戏剧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大胆的将东西方戏剧艺术进行比较、融合,提高创作技法来提升东方戏曲艺术魅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且符合当下观众审美心理需求的艺术作品。

四、表现形式的演变

美洲的何塞导演提出,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及探索,戏剧演出并不能给予观众对于人生某个问题的答案,但重要的是能够向观众抛出问题,引起观众的思索,并作出深刻的探讨。其实这就是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不可偏离的主要轴线。通过观摩《培尔金特》,我感受到何塞导演教授方法的实效性。而这对于长期从事戏曲表演的演员尤其具有启发意义。戏曲的本质是“以歌舞演故事”,歌、舞作为表演语言让演员能迅速地把握各种程式手段的运用,却容易忽略创作中宝贵的情感传递。舞台表演以塑造艺术形象为目的,歌、舞是为这一目的服务的。因此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将演出的各个元素完全剥离开之后再进行组装,剔除所有台词,用行动将片段予以呈现,力求做到清晰准确,再将部分效果元素加入,最终融入台词,完成创作的舞台呈现。这种精简台词、丰满行动创作方法的清晰表达,使演员不会陷入自我的情绪状态中不可自拔,以真正完成角色自我感觉的建立。“角色整体自我感觉,无论是从内到外,还是从外到内建立起来的,重要的是,这种感觉总是演员的心理和其他物质有机体的生理自我感觉———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能让剧目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导演对于剧作的读解更能为观众所接受。

秘鲁导演玛莉亚指导的环境戏剧也给我带来巨大的震撼。环境戏剧表演实验揭示了空间因素与创作主体之间奇妙的效应。环境戏剧的创作时,我明显感受到不同的客观环境对于戏剧创作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在外在天气因素(雨天、阴天、晴天)不同的气候状况下我明显感觉每次做的练习内心体悟都不尽相同,每次的练习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把握会产生不一样的体验。“在环境戏剧中,戏剧事件可以发生在一个完全改变了的空间里或一个发现的空间里,也就是说,环境戏剧的空间是经过重构的或者是被发现的。”

寓言故事创作的表现形式令人体会到相互信任、彼此依靠、内心下沉、呼吸自由的创作氛围。创作者从文本中寻找戏剧的行动、在行动中直接生成表演;创作集体作为一个团队,彼此协调,运用各种元素和材料对文本进行身体、视听表达,切实感受着东西方不同的戏剧碰撞带来的体验。除此之外,墨西哥、厄瓜多尔、美国的几位导演也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打开了我创作的思路,尤其是对于文本的开掘,对于剧本主旨的深度发掘,对于西方名著的改编过程中如何根据东西方不同的审美需求来给予文本以新的思想立意及主旨的展现,以及注重演员之间的信任感和默契程度。

作为一名戏剧导演只有脚踏实地地经历着导演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困惑,方能感悟到创作路途中的快乐和幸福,才能创作出越来越多被观众喜欢的作品。思维的提升是关键、技法的掌握是保证、谦虚的人品是前提、豁达的心胸是方向。“忌竭泽而渔、宜厚积薄发”的理念我将永久秉承。

五、结束语

戏曲导演是创造完整的戏曲舞台演出的艺术,伴随着戏曲形成的历史,萌发在戏剧的表演中,并伴随着戏曲形成、发展渐趋成熟,可以说,哪里有了戏曲的表演活动,哪里就存在着导演的职能。戏曲导演必须尊重戏曲艺术的规律,努力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在戏曲创作中产生更多的正能量,让导演在戏曲艺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使其能够创造更多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玉.黄健中的导演创作风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252

[2]王艺睿.20世纪戏曲表导演研究概述[J].中华戏曲.2015(02)92-103

[3]吴乾浩.“戏曲流动大导”与“戏曲导演大家”[J].戏剧文学.2012(04)4-9

[4]王香云.论戏曲导演的市场意识[J].东方艺术.2009(S1)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