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间数的应急物资调度决策模型及算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1

基于区间数的应急物资调度决策模型及算法研究

谢芳1毕菡枢2

1国网菏泽供电公司山东菏泽274000;2国网成武县供电公司山东菏泽274200

摘要:应急物资调度决策是应急物流管理的重要研究问题之一,是影响应急救援效果的关键环节,加强应急物资调度方法研究,对提升我国应急物流管理水平,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能力和应对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为了提高应急物资调度决策的有效性,基于应急物资调度问题的特点,引入区间数来描述应急物资调度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建立了区间数信息环境下应急物资调度问题的时间最小化决策模型,提出了基于满意度水平的应急物资调度问题有效解的具体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基于区间数;应急物资调度;决策模型;算法

1模型描述

1.1问题描述

在一个应急系统有m个应急需求点需求点D,?对某种应急物资A的需求量为4=1,2,…,m)。假设该应急系统有n个应急物资供应点,…,&,可为应急物资n需求点f供该种应急物资,应急物资供应点&的应急物资可用量为

3应急物资调度评价指标的确定

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在对国家灾害应急准备能力进行评价时,参照了美国消防标准,该标准是为负责灾害管理、紧急事务管理和企业经营连续性计划的人员提供的,适用于灾害的减轻、准备、响应和恢复等行动的评价。参考美国消防标准,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将应急物资调度的评价体系分为供应及时性、供应有效性、供应协调性、供应成本、舆论助力方面、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共6个方面的内容。

在认真研究其各项内容特点的基础上,选取了24个主要的评价指标。

供应及时性的主要指标包括:应急响应时间是否最短、物资分配是否均衡、调度方式选择是否准确合理。这3个指标主要体现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实现应急物资的供给,并对多个受灾点做到尽量平均分配应急物资,同时针对突发事件后造成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运输设施的毁坏,是否选择合理有效的调度方式进行物资供应。

供应有效性的主要指标包括:物资质量是否有保证、物资供给结构是否合理、不同时期物资供给种类的变化适应性、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率。这4个指标主要是体现在衣物、食物、医疗药品等应急物资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应急物资之间的结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救援的不同时期对应急物资的需求结构要产生调整,进而要适应其变化改变物资供应种类和数量,还要看是否利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提高供应效率。

供应协调性的主要指标包括:调度方案是否体现出系统协调性、物资配给与调度是否体现公平性、社会资源的集合程度、组织机构协调与变化的能力、组织机构人员的能力素质和责任意识。这5个指标主要是体现考虑供应主体和需求主体的需求,协调各方面利益的能力,基于不同受灾对象(如地理分布、收入差距等导致的城乡和贫富差异)的物资分配是否公平,能在突发事件爆发后集结各方社会资源的能力,同时在处理应急任务时,组织机构内部的部门协调能力以及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各项素质水平。

供应成本的主要指标包括:应急物资及调度成本是否最小、社会资源的重复率和社会资源的损失率。这3个指标主要是体现应急物资调度成本是否达到合理最优,以尽量低的成本达到目的,同时要考查社会上筹集的食品、衣物、药物等应急物资是否出现重复或损坏。

应急物资基础综合能力的主要指标包括:应急物资运输(配送)能力、应急物资存储能力、应急物资搬运能力、应急物资分拣能力、应急物资包装能力、应急物资流通加工能力和应急物资跟踪能力。这7个指标主要是体现应急物流企业的运输工具在单位时间内所能够运输物品的能力,同时对物品进行存储、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的能力,以及能根据应急需求按照应急任务对物品进行分拣处理的能力,并能通过GPS/GIS等系统对物品进行跟踪的能力。

结束语

应急物资调度问题的最显著特点是时间的紧迫性,在制定应急物资调度方案时,首先要考虑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应急需求点的应急需求,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本文根据突发事件应急物资调度问题的特点,构建了约束条件、目标函数中含有区间参数的应急物资调度问题的时间最小化决策模型,提出了一种求解模型有效解的优化算法?由于区间模糊数在处理不确定信息时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且直观和符合实际,运用区间数描述紧急救援环境下应急物资调度中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应急物资调度决策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胡继华,钟广鹏,严国灿.基于实时信息的动态应急资源调度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0(06):553-555.

[2]魏国强,罗晓棠.。应急资源布局与调度的模糊决策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1(04):89-91.

[3]王绍仁马祖军.震后应急物流系统中带时间窗的模糊动态LRP[J].运筹与管理,2011(01):45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