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1

髓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王仁伟

苏州工业园区星湖医院(江苏省苏州市)215000

【摘要】目的:分析髓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2月--2016年2月,研究对象;52例本院收治的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26)、实验组(n=26),给予对照组患者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髓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放射学(掌倾角、尺偏角)。结果: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放射学对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髓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髓内固定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骨折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髓内固定;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于青少年和老年人,多由于剧烈运动和低能量等原因造成,临床上多采用石膏固定和钢板内固定来进行复位治疗,但其不能保证关节面的恢复,还会影响关节功能[1]。髓内固定采用采用髓内针来进行固定,可以有效的避免旋转、侧移、成角移位的发生,髓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一定的效果。本次旨在分析髓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2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6例。实验组:男13例,女13例,年龄21-83岁,平均年龄(51.5±26.5)岁。对照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19-80岁,平均年龄(49.5±24.5)岁。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相应体征检查,确诊病情后,实验组给予髓内固定复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全身麻醉,采用髓内固定仪器于桡骨茎突处作一2-3cm的切口,充分暴露桡骨茎突,然后于桡骨茎突插入一S形锥子以创建进入孔,在透视下选择适当的大小毂钉来进行扩孔,然后采用髓内固定仪器设备插入,利用设备上的夹持器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经透视确认。对照组给予掌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采用臂丛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前臂桡动脉和桡侧腕屈肌腱间做手术切口,逐层切开分离暴露骨折端,清除骨折端瘀血及软组织,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块,恢复关节面的平整,克式钢针临时固定,置入钢板,逐层进行缝合[2]。

1.3分析指标

分析两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放射学。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功能恢复量表:优:0-8分,良9-20分,差≥21分。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评分、骨折愈合时间、放射学属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属于计数资料采用检验,采用%表示,以P<0.05表示两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与其他骨干和关节骨折相比情况较复杂,多由直接暴力引起,老年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多采用手术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放射学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对、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分析如下:掌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钢板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但其对关节面的恢复效果不太明显,髓内固定可以有效的恢复关节面的平整,防止关节面的塌陷,促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恢复[3]。

综合上述,髓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髓内固定具有一定的优越性,骨折愈合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奇才.锁定钢板内固定与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8):68-70.

[2]高军红,刘烈东.髓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关节内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1):1096-1098.

[3]吕建国.动力髋螺钉和髓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对比[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05):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