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评价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马燕

马燕

(西昌市人民医院四川凉山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胸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CT检查,研究组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诊断准确性。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性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高危胸痛,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准确性高,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高危胸痛;临床诊断;常规CT;16排螺旋CT;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1-0050-01

胸痛是临床内科常见疾病,该疾病病因较多,例如:食道痉挛、胰腺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过度通气、心包炎、自发性气胸等,因个体差异在临床症状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快速、准确的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诊断并实施治疗非常重要,CT是高危胸痛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本文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中的诊断价值,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危胸痛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女性49例,男性71例,年龄在32岁~78岁之间,平均(53.15±2.87)岁。应用统计软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有患者60例,在临床基本资料方面两组无巨大差异(P>0.05),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CT检查,研究组的患者接受6排螺旋CT检查:先进行胸部平扫,借助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胸部实施增强扫描:120Kv,400mA,层厚1mm,周期0.4s,床速、螺距由机器智能设置。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上-膈下。肘静脉注射碘海醇120~140ml,4ml/s,并以相同速度注射40ml的生理盐水。应用造影跟踪技术,在进行造影剂后CT值提高到100HU-110HU后实施扫描,结束扫描后以右冠状动脉的中段层为预览平面进行R-R图像重建,选择质量好的重建图像传输到工作站进行冠状动脉图像重建。通过曲面重建、容积再现等技术对冠状动脉情况进行观察,应用最大密度投影、电影显示VR技术对肺动脉情况进行观察,应用VR、CRP以及多平面重组方式对主动脉情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以手术确诊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核对,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性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所示。

3.讨论

胸痛是原发于胸部或躯体其他部位放射至胸部的疼痛,原因、程度各异,高危胸痛是可迅速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胸痛,需紧急治疗,高危胸痛可包含因心肌缺血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肺栓塞、急性主动脉夹层以及自发性气胸等。临床快速、准确的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诊断并实施治疗非常重要,CT是高危胸痛临床诊断的重要方法,胸痛是临床常见病症,严重者可威胁生命,主动脉夹层、食管破裂、心包炎、气胸、肺动脉栓塞以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均可导致胸痛,因胸痛住院的患者较多,如何快速、准确的诊断疾病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为了适应临床诊断的需求,CT在硬件技术不断提升的同时软件功能也在不断进步,一直以来CT展示的是人体组织结构、病理形态学结构、器官解剖等信息,随着多排螺旋CT的出现与相关功能的丰富,CT影像学已经能反映人体组织器官功能信息,向功能成像方向发展。多排螺旋CT是近几年发展的一种新CT检查方法,随着该项技术的逐渐成熟,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愈发广泛,逐渐成为临床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之一。

急性胸痛的病因可以分为心血管源性与费心血管源性两类,心血管源性主要有急性心包炎、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非心血管源性胸痛主要有肋软骨炎、胸膜炎、气胸以及胃食管反流病。尽早诊断与临床治疗非常重要,急诊超声能让医生快速进行判断,二维超声的快速发展,高精度超声仪可给予更快捷、高质量的检查,应用于急诊患者有一定优势。CT检查具有准确性高、检查结果快等优点,与常规CT进行比较,16排螺旋CT能从多平面、多角度对主动脉实施扫描,包含真假腔、夹层范围以及内瓣膜等,可对患者夹层范围、类型等进行快速、准确判断。真假腔不同的血流速度会影响造影剂浓度,进而能准确的判断出真假腔,造影剂密度由高变低是真腔,通过计算机三维技术进行处理可得到多角度的图像,清晰度高,诊断效果确切。本次研究,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的研究组在诊断准确性方面明显高于接受常规CT检查的对照组(P<0.05),该结果进一步说明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优势。

综上所述,高危胸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导致胸痛的病因较多,快速、准确的判断疾病并实施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与常规CT相比较,16排螺旋CT诊断高危胸痛,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冠状动脉病变,准确性高,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刘新红,黄淑华,闫渭清.急诊超声心动图在高危胸痛病因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7):543-545.

[2]孙明霞,虞崚崴,蔡静,等.胸腺上皮性肿瘤简化病理分型与CT表现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7,(1):41-45.

[3]王浩,纪盛章.16排螺旋CT在高危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7,(6):467-471.

[4]赵菁.16排螺旋CT一次性增强扫描在高危胸痛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0,(26):69-70.